美文网首页
精益读书笔记之《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第二十三章

精益读书笔记之《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第二十三章

作者: 赵元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8:39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三章 怎样以低成本生产

 

如今的丰田汽车被人们称为高性价比汽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丰田能够将成本控制的很好,但是在过去,丰田也被人诟病过价格太贵。

 

早在1949~1950年的时候,日本就有声音说日本是不需要自己生产汽车的,因为从美国进口的价格更加低廉,所以那时候丰田始终处于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的境地。为此要想能够生存下去,丰田必须将成本降低到市场能接受的地步,所以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生产率,就如前文说的,如果能将生产率提高10倍与美国一样的水平,成本才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改善。

 

在那种情况下,丰田汽车每月生产1000台汽车都无法销售掉,所以通过“重建计划”将生产能力定在940台。不过幸运的是丰田在“重建计划”之初就赶上了美国的战争需求,从而挽救了不堪一击的丰田。在当时来说如果真的生产1000台汽车却都没有卖出去,丰田就会立即破产,不过为了能够在世界汽车制造厂中拥有一席之地,丰田拥有每月1000台汽车的生产能力,当然需要有足够低的成本让它们都被卖出去。

 

在这种环境下丰田逐渐提高了生产率,如果没有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面对着不断增长的市场,丰田也许会逐渐与美国公司一样通过大批量制造来降低成本。但是面对着需求量下降的市场,丰田始终遵守了自己的原则“只生产必要的产品”,即只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必要的数量,并借此从市场上赢得了足够的利润。

 

这里的“必要的数量”对生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假如每天只能生产100辆,就不能生产120辆,而且工作时间并没有减少,也就意味着需要通过调整员工数量来实现减少,但是在不能裁掉公司的宝贵财富“人员”的前提下,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痛苦的。

 

而且要想降低成本,就要减少库存,所以必须实现“Just in time”。这也代表着我们无法将最低成本当作首要目标,因为要这样做的话就需要增大批量,从而导致过量生产或者提前生产等一系列浪费。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丰田坚持自己的“丰田生产方式”即“自働化”和“Just in time”,但同时也无止尽的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

 

如果生产中两个部门没有相互配合好,导致有些部门已经结束了工作而另外的部门却需要加班工作,就意味着成本会增加,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改善好了。当然在所谓的限量经营,也正是以一定的生产数量为前提,在这个限定的生产量下追求成本最低,这才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

 

元子注: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两大支柱“Just in time”和“自働化”其实正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手段,前者通过限定生产量来减少过量生产导致的浪费,而后者通过识别过程中的问题来减少不良品导致的浪费,最终实现降低成本。

 

 以上所有文字均属于个人原创和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另外所有的理解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如果觉的本公众号有价值请关注并帮忙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益读书笔记之《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第二十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b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