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anbetty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07:55 被阅读0次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并非智力、天赋或教育背景,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这辈子,能走多远,爬多高,就在于你有多敢想,多会想。

  你过得不好,是思维方式不对。你有没有陷入过一种人生无解的怪圈:十几年寒窗苦读,没日没夜地学习,考试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任劳任怨地工作,恨不得住在公司,升职加薪却总是轮不到你。

  节衣缩食地生活,变着花样地省钱,到头来却依旧两手空空;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却怎么也够不着更好的生活,反而一天比一天过得憋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想》这本书中,作者一语道破: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进行思考。只是按照先入为主的信息、固定的思维模板,无意识地做出决策。

  比如学习时,成绩一下滑就加倍努力地刷题,却不反省、总结背后的原因;又或者工作时,琐事一多就没日没夜地加班,却不思考、改进做事的效率。

  以为忙碌便是努力,努力就有结果,可想法不对,再怎么盲目使劲,也不过是白搭。唯有先找对思路,才能让你的付出事半功倍。

  自行车运动史上,英国车队屡屡创下纪录。但在2003年之前,这支车队毫不起眼,极少在赛事中获奖。车队的历任负责人,都下意识地认为训练方式不够完善。

  他们不断加大练习力度,改进培训技巧,取得的成效却微乎其微。只有绩效总监戴夫,通过大量的观察、总结,发现队员们缺的不是水平,而是状态。

  于是,他跳出以往的思维框架,改为大力调整骑行的细节。包括重新设计车座、测试不同类型的凝胶、为队员改善居住环境......

  小小的思维转变,让队员的状态获得了大大的提升。此后十年间,车队陆续斩获178次世锦赛冠军,66枚奥运会及残奥会金牌。

  书里提到一个词,叫“心理定势”:人会被过去的认知、对事物的期待框定思维,仅关注特定类型的信息,最后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这就是说,一旦你掉进先入为主的陷阱,思维和视角都会受限,只能被现实耍得团团转。而当你清空大脑,从实际需求出发,就算身处错综复杂的迷宫,也能快速寻到出口。

  思维惯性,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到最后,公司效益变差,人员流失严重,他也只能被扫地出门。其实,这位高管并非能力不足,而是走入了“惯性思维”的误区。

  《想》一书中解释:所谓惯性思维,就是基于以往的经验、习惯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人一旦在某方面摸索出路径,便会不由自主地沿着这条路循环往复。

  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投资多年,他总结出一套思维逻辑,认为稳健的实体经济,远远优于虚拟经济。

  21世纪初,即便预测到IT企业将会兴起,他也习惯性地选择忽视,没有积极投资。结果,他错过了像亚马逊、苹果这样的企业,未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想》中提到:做任何决策,小到吃什么晚餐,大到选什么职业,都相当耗费精力。所以,为了节省大脑思考的能量,大多数人会放空思维,顺应惯性。

  可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曾经助你脱颖而出的专长,也许很快就会失去优势,无法持续为你增值;

  昔日予你踏实安稳的行业,也许不久后就遭遇危机,不再让你一劳永逸。太依赖旧经验,不迭代新思维,终会使我们一步步丧失竞争力。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拔出思维的锚点。书中,作者提到了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陆钦斯召集了一群参与者,要求他们使用三个不同容积的杯子,量出一定量的水。

  参与者们在三个杯子间来回倒水,折腾了好一会儿才完成题目。之后,陆钦斯继续提出更简单的问题,只需用两个杯子倒水就够了。

  可这群人,还是下意识地拿起了三个杯子。除了之前那套复杂的操作,他们根本想不到还有其他解法。

  最初的经验与认知,就像沉入海底的锚,将他们固定在了意识深处。对此,作者解释:每个人做决策时,思维往往都会受到第一信息的影响。

  当你不加分辨,照单全收,就会误以为自己在思考,任由锚点拽着自己往下滑。想要活得清醒理智,就得拔出思维的锚点,夺回自己对大脑的控制权。

  在《想》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1. 推倒经验主义的墙,心理学上有一个“迁移效应”,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对后继事物产生影响。

  如果先行经验促进了后继事物,被称为“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这说明,经验可能是推动你的助力,也可能是拖垮你的负累。

世界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反倒会成为当下的障碍。正如诗人阿多尼斯所说:“有时阻碍我们脚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思路。”

  保持归零心态,及时更新认知,越是在熟悉的事物面前,越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你每推翻一堵经验主义的墙,生命中就会多出一条更好走的路。

  2. 撒下集思广益的网,置身事内,每个人都是当局者迷,一不小心就会漏掉重点,错过关键。所以,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试着倾听和吸纳其他的信息。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完善自己认知的体系,才能做出合理决策,避免不慎踩坑。

  3. 拓宽思维模式的边界,书中指出:思维模式单一的人,往往在遇到问题时只有一种解决方式。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打开思路,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与路径。

  俞敏洪不管工作多忙,也要抽空约作家聊天,“倒逼”自己保持一定量的阅读。任正非也酷爱阅读,回到家不是看书就是看新闻,走到哪里都会带上几本书。

  对任何人来说,书籍都是打开认知大门,了解广阔世界的一把钥匙。每一本书,都是一套自成体系的“思维模式”。

  你读得越多,就会见识越多不同的思路,找到无数困惑的答案。当你的见闻足够丰富,心智足够开阔,就不会再被思维框架所禁锢。

  《想》中有句话说:“我们的思考之路遍布捷径,但这些捷径经常将我们引入歧途。”很多时候,你自以为可靠的经验和认知,反而是人生路上最危险的陷阱。

  日本高僧铃木俊隆说:事有所成的秘诀,是永远懂得当一个初学者。不要把经验变成思维的枷锁,一生都在原地来回兜圈子。更不要让自己活成惯性的奴隶,一世都走不出困境的循环。

相关文章

  • 想,想,想

    这是第一个在别人家过的新年,还是不习惯,想家,想家,想的发狂…… 一有空,老妈就和我视频,虽说没有嫁的很远,可是还...

  • 想 想 想

    我老是觉得他对我,像我对他一样。 然后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 是正好他需要有人陪她的时候我在 时间...

  • 想 想

    人生大事看起来很困难,但有时候确实你的那个执着的小脑袋不愿意不甘心罢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个人一直在关注...

  • 想啊想

    总是在想 花儿会不会思考 云会不会飘到我的身边? 今天的太阳是否比昨日的大些 风是否吹过堂屋 燕是否还在梁上? 上...

  • 想,我想

    在外学习, 住校生很苦。 老师他说: “第一周肯定有人要哭” 我笑了笑, 只是嘴角没上扬。 第一天晚上, 三号床的...

  • 想&想

    我摘一串星光 缀满梦的夜空 还有甜甜的吻 将岁月摇醒 挑一挑脚趾 绿了一湖柔波的想 眸光搅动魔法棒 绽开朵朵粉色的...

  • 想啊想啊想创意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朋友的需求,让我帮他想个病毒视频创意,先帮他初步构思了两个,这两天又要继续修改创意,杀死了自己好多...

  • 想呀想呀想不停

    今天去图书馆还书,又顺便借了四本。一本简笔画入门的书,另外三本都是日本人写的书。 借简笔画的书,是因为最近一直有想...

  • 想辞职想辞职想辞职

    一个美好的清早就从负能量开始了,想辞职,去上夜班的路上想辞职,在上着夜班的时候想辞职,上完夜班还是想辞职,每次想到...

  • 想离婚想离婚想离婚

    我好想离婚,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 争吵,哭泣,指责,转身离开 可是有个孩子 才四岁 我要怎么办 离婚会毁了这个孩子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c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