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继续创造

继续创造

作者: 与姝会友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22:48 被阅读0次

下面的分享需要三十分钟阅读,却可能受用一生。

不过一切在于信还是不信。

如果你不信,可以果断关掉离场。

知道你想要什么

藉由以下几个原则,你就能经过多番尝试,构思出自己想要创造什么。

1.扪心自问:「我想要什么?」

令人感到讶异的是,人们常常不会自问这个极其明显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自问此一问题。然而,如果你并没有要试着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决定用什么方式去做事时,你的确有更多余裕可以让自己这样问问题。

试着练习在各种处境中自问这个问题,不要等关键时刻到了再问。如果你养成了自问这个问题的习惯,你会变成非常本能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便过去你总是优柔寡断,随着时间累积经验后,你会变得较为果决。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话,你将会有两大优势。你不但有办法很快就集中注意力,也能够精确地把观察到的事实告诉自己。

每当你感到困惑时,你都可以藉由提出与回答这个问题来厘清现况。会感到困惑,通常是因为你聚焦的是做事的方法或问题的解决之道,反而看不见自己想要去哪里。当你正在考虑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因为全神贯注在你想要的成果上,困惑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当你感到困惑时,通常你困惑的不是要去哪里,而是要怎么去。如果你在还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前就先试着找出前往的方法,当然会感到困惑。

当你感到不知所措时,实在是因为吸收了太多讯息,无法一起处理。这就象是你站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口,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而这也是为了创造自己的未来而出现的无力感。此刻因为事情杂乱,让你有力不从心之感。当你把焦点投注在想要的结果上,那些似乎多到让你觉得难以承受的讯息自然会变得井井有条,并对你产生助力。

事实与臆测之间可说有天壤之别。当你决定了你想要创造的成果,「你想要那个成果」这件事就变成事实了。有时候人们以为自己已经决定要什么了,所以选择的是做事的方法,其实这就是一种假设了。当你选择的是做事的方法,你只能臆测自己想要什么,对于你真正想要创造的成果没有帮助。当你自问又回答了「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你所创造的就是个事实了,而非只是模糊的臆测。

2.想清楚你要什么成果,不要受到怎么达到成果影响。

当你先考虑怎么达到成果,而非成果是什么的时候,你等于是把你构思自己想要什么的能力局限于你已经知道怎么做的事情上面。但是,创造历程应该是让你用来发现各种你不知道的事物。只会思考「怎么做」,而不是思考「做什么」的人实在是画地自限。这是追随前人脚步的好方式,但却无法让你有创新之举。

创造时,你将会需要思考创造方式的问题,但这应该是等到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果之后。事实上,在从现状迈向愿景的路上,你很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够发明出很多聪明的创造方式。

有时候,你想要的成果其实只是某个历程中的一道步骤。对于许多人来讲,金钱并非成果,而是帮他们达成真正成果的过程。对于某些人来讲,个人关系并非成果,而是迈向自我圆满或实现的过程。

如果你发现你想要的成果其实只是另一个最终成果的垫脚石,你就要找出最后的成果是什么。你想要拿钱来做什么?你想要透过个人关系达到什么?最后的成果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就算它可以帮你达成另一个成果,这也并非他的存在目的。

3.想清楚你要什么成果就好,不要管可能性的问题。

为了构思你真正想要创造的是什么,你必须把「你想要的」跟「你认为 是可能的」区隔开来。一九O三年,莱特兄弟打造出他们的第一架飞机,科学界与科技界都认为那么重的机器不可能持续凌空飞翔。莱特兄弟当然不是从看来可能的事物里面去思考两人要做什么,但他们有非常清楚的愿景。

如果你发现你把自己想要创造的成果侷限在你觉得可能的东西里面,你等于是限制与妨碍了自己的愿景。如果你只是因为某些事物似乎不可能,你就不愿承认它们是你想创造的,实际上你就是扭曲了事实。

测谎器所测量的是人们所承受的生理压力。当你对自己说谎或扭曲事实,你就是对自己的身体施压。持续扭曲自己的欲求,累积多年的压力可能 会让你的健康亮红灯。对自己说谎总是会毁了你与自己的关系,导致压力产生,并认为现实具有潜在的危险与威胁。

一次美国的慈善组织复活节封印基金会(Easter Seals Foundation) 的一次研讨会。与会者都患有肺气肿、肺癌与气喘等肺部疾病。研讨会中某个群组设定的目标是让与会者把他们真正想要的跟他们认为是可能的东西区隔开来。

做这种练习时某位老妇人的问题特别大。

「别忘了,这个练习是要帮妳把妳想要的跟妳觉得是可能的东西区隔开来,」我对她说。「那么,妳想要什么?」

「我不能说,」她回答我,「那真的是不可能的。」

「呃,」我说,「暂时别考虑可不可能。妳想要什么?」

「我不能说我想要什么,因为我永远也没办法拥有。」

「我可以说出妳想要什么,」我说。

「你可以?」

「当然,」我回答她。「妳要的是健康。」

「但我永远也不可能健康了。」

「但那不是妳想要的吗?」

「但我永远也不可能健康了,」她又说了一遍。

「呃,」我问她,「如果我是个魔法精灵,把魔杖一挥,就能让妳完全健康,妳愿意吗?」

她顿了一下,静静地说,「愿意。」

「如果妳愿意,」我补充说,「那你一定是想要。尽管你觉得似乎不可能——就算妳觉得根本不可能,妳还是想要自己健健康康的。」

「没错,」她说,「是这样。」

「所以,现在跟妳自己说,事实上妳想要什么,」我说。「跟自己说自己实际上想要什么,从来不是错的,就算妳认为妳不配拥有。」

她顿了一下,然后,低头看看地板,她静静地说,「事实上,我的确想要健康。」

「说出来后,妳有怎样吗?」我问她。

「我真是不明白,」她回答我,看起来跟先前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身体比较轻了,好像肩头的重担不见了。我觉得神清气爽。现在好像体内有能量在流动一样。」

过去,她因为曲解了自己对于健康的欲求而觉得有负担,如今不管她是否持续疾病缠身,再也不用背负那种压力了。因为否认自己其实想要健康,她背负了无外的压力,而那当然对她是不好的。

很多人都有办法克服严重健康问题的阻碍,理由在于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中不乏知名案例,案例多到我们可以说奇迹式康复是可能的。

绰号「宝贝」的迪德瑞克森•札哈里亚斯是知名的奥运选手与职业高尔夫球球员,她因为疾病而跛脚后,医生说她再也无法走路或打高尔夫球;于是她创造出一个打职业高尔夫球赛的愿景来存活下去,还打了好几年高球锦标赛。海伦•凯勒于婴儿时期就因为生病而导致眼盲耳聋,许多专科医生都认为未来她不可能对社会有任何贡献。但是她的老师安•苏利文的愿景却是希望让海伦能用特别的方式与人沟通,当个负责任的人,接受教育,并且服务社会。

如果你对自己说谎或者扭曲事实,不愿正视自己想要的东西,类似的惊人改变发生的机率就比较低了。

就像研讨会上那个女人描述的那样,当人们能对自己说出实际上想要的是什么,常常就会觉得身体变轻,感觉身体有能量在流动。

一位课程学员曾帮一位戏剧经纪人当过九年的助理。先前老板曾经承诺发股票给她,但一直没拿到。她怀孕了,没办法 再工作。上「创意科技」课程的时候,她听说有个助理戏剧经纪人的职务出缺。尽管她怀疑自己怀孕后是否还能做好工作,但还是去面试了。

结果,那一位经纪人喜欢她在家里工作的提议,录取了她。此外,那个经纪人还给她一间办公室,让她偶尔可以去工作,薪水也是先前的三倍。几个月后,她获得拔擢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若是她没有把她想要的与她觉得可能的东西区隔开来,她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这些成就。

一位家倶工在上「创意科技」课程期间决定拓展他的家倶店、更新设备,并且与别人一起合作。他觉得这似乎不可能办得到,但他 还是想这么做。上完课程后,五个月内他就取得了一份金额将近百万的大型合约。他不但将设备全部换新,还招聘了新工作人员。挣扎多年后,这一切还是发生了。如果他把自己的抱负局限于看来可能实现的事物上,他就没有办法创造出这等成就。

精确地把你想要的成就勾勒出来是一门艺术,它始于你有办法抛开可能性的问题,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

相关文章

  • 继续创造

    下面的分享需要三十分钟阅读,却可能受用一生。 不过一切在于信还是不信。 如果你不信,可以果断关掉离场。 知道你想要...

  • 2021继续创造辉煌

    感恩海明教练带我们团队来杭州学习社群运营,两天杭州学习结束,只有学习他人的优势,不断的升华自己,只有不断对比才知道...

  • 继续创造的过程

    3.采取行动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目前拥有什么,下一步就是采取行动。但是要采取什么行动呢?创造就是创新,有异...

  • 创造历史,继续前行......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三点,欧冠半决赛第二回合开战,利物浦客场3-2逆转黄潜,总比分5-2挺进欧冠决赛;利物浦成为有史以...

  • 继续读创造自己

    今天继续读刘墉的创造自己这本书。读了4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昨者都讲了很深刻的道理很深刻的道理。 第一,不做拖拉之人。...

  • 继续创造第一感

    不停告诉自己 做自己 想说什么就说吧 想做什么就做吧 坦坦荡荡 潇潇洒洒 自信大方 只在乎自己 有了第一感 那接下...

  • 《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第四十五天

    时间:2019年2月18日。 天气:阴转小雨。 内容: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之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读书笔记(三)

    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

  • 《最小阻力之路》笔记8:萌芽-通化-完成,创造三阶段

    继续《最小阻力之路》,今天进入创造历程。 ——1 作者的形容中,创造的历程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 当你进入创造模式...

  • 《创造》有感(六)

    创造物和他们的创造者,已经历经挑战和危机,然而人们的抗拒,还在继续。 (六)结果之链 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要么被专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继续创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cf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