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读书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求更多更有效的读书方法。
起初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透过这个书名,我心中所希望的是获得更多的指导价值,但是翻开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书名不太合适,因为如何阅读一本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直接以此为书名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中国人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本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什么是读书、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哪里能找到一本好书和读书与写作。
这本书的目标是:
让不想读书的人走近阅读
让不爱读书的人痴迷阅读
让不懂阅读的人系统阅读
让不会读书的人掌控阅读
让热爱读书的人高效阅读
书中的每个部分都选取了几篇大师们对读书的经验心得,以此构成了中国人自己的读书方法的框架,把读书与做人、做事和求进步三件事结合起来。
当然大师们的观点也不是统一的,他们各抒己见各有偏颇,但都能给人以警醒、给人以启示。
孙福熙在《读书并非黄金》中所分享的不是读书的经验,而是不读书的经验,他觉得中国人太把读书当回事儿,“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其实是认为读书十分艰苦,所以才用黄金利禄来诱惑。
他从三岁起就开始读书,读了几十年的书,后来他觉得这些毫无益处,因为这些只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产生读书的趣味,而且书中的很多确实是没有用的死知识,生搬硬套反而是极大的耻辱。
江问渔在《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中谈到,书不仅是具体的一本一本的印刷成册的读物,各种事物都可以做我们的书,不要纠结于形式和内容,一切皆为道。
而读书的功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做人。他以做人来映射读书,总结出了6套功夫,又称为读活书的办法,分别是:读古人书、受师友训导、观察事件、验之于行事、反省、记载。
胡适在《为什么读书》中的观点非常明确:因为书本是学问知识经验之记录,因为要读书而读书,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要读书。
书本是前人的经历、智慧、学问的结晶,读了一本书等于过了一遍他们的经历,反过来说,想要代入怎样的经历就去读怎样的书,久而久之,每个人的知识都会因书而丰富起来,主意也会越来越多。
邓拓的《读书二法》则提供了读书的两个秘诀:
1.不要秘诀的秘诀
读书的秘诀就是不要去找秘诀,不要贪图省力,只有专心致志,下苦功夫,方有所得。
2.不求甚解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他认为没有人能一下子完全读懂一本书,如果有人这么说,那一定是他狂妄自大,所以暂时不必纠结于不解之处,以后自有体会。
而章衣萍《我的读书的经验》却认为读书应该多读,应该熟读,应该克期地读,应该每字每句都读懂。
同时他认为读书对作文只有两方面的用处:一方面是思想,我们可从书中懂得世间各方面的真理,人生各样的真相;一方面是技巧,我们可从古今各大家的文章上学得他的词句的美丽和风格的清高。
一切文章有两个伟大的导师:自然与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