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培训是给员工最好的福利,深以为然。8月9日到12日,为期4天的暑期培训完美结束。在这4天的时间里,专家们高屋建瓴的讲座开阔了视野,接地气的千锤百炼的实战经验为我门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这场培训,对我们学校、教师来说,真是一场双减形式下的“及时雨”。
一、回顾学习历程
9日上午,我市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赵相文校长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讲座,赵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座,激发了我这个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生”的学习欲望。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教师唯有用“变”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育者的期待。做技术派的新型老师将成为我“不变”的追求。
9日下午,许昌名班主任任江鹤校长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向着明亮那方》。任老师从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起,详细分享了自己的班级“管理妙法”,她讲的营造规则压力、创设舆论压力、善用情感压力、写好班的故事等激发了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任老师用了十年,开出了一朵属于自己幸福的花,让我钦佩。的确,带着信仰上路,使人虔诚;带着信念上路,使人坚韧;带着信心上路,使人智慧。任老师激发了我做智慧教师,用爱感染学生的工作热情。
10日全天,小学语文教研专家代超鹏老师为我们分享2022版新课标及作业设计。这个假期,我也在自学课标,但不得法,听了代老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对课标不再畏难。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在名师的指引下,我们的路将更宽,行得才能更远。
11日全天,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红顺教授为我们做了《四大抓手让课堂真正“高效”起来》的讲座,王老师一天的培训,真抵得上我们数年的教研。王老师虽然没有用“普通话”,但内容却很不普通,他从课堂掌声、手势语的技巧谈起,谈到早读、课堂、自习点点滴滴的实用做法,满满的干货,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一网打尽,令我拨云见月,豁然开朗。
12日全天,李秀伟教授主讲了两方面的内容:《基于新课程的素养与教学理解》、《师德师风——时代的忧患与道路》。李教授站位很高,他的博学,优雅的谈吐令我钦佩,深入浅出的讲解加深了我对课标的理解。他提出的“修己安人”、“做有文化的老师”、“时代思维”等我深表认同。
二、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若何让学习更有效,如何让方法更落地,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双减形式下“高效课堂”的实施
高效课堂实施落实9个字:抓规范、抓细节、抓成效。给老师配备小印章等实用性强、学生喜爱的用于精神激励的物品。逐步落实无橡皮、无改错纸等,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强化备课要求,需要学生做的习题教师必须先做。研究试卷、用好试卷。课堂各环节突出“高效”。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有人说,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让老师掌握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让技术为教学服务是我们的目标。
3.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课标引领课堂,李秀伟老师用亲身经历让我们明白,学好课标,用好课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暑假学校组织教师读了课标,但学以致用之路还很长。加强课标的“学”与“习”,是下一阶段的目标。
4.引领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河流唯有深邃,才能沉静无波。树木扎根地底,才能茁壮茂盛。做有文化的教师、做师德高尚的教师,需要有“成长”思维,“终身学习”思维。自我超越,而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氛围。
三、个人努力方向
学,然后知不足。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成长都是学来的,不给困难找借口。
1.加强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每节课后反思: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否突破?自己满意的地方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信息技术是自己的短板,不畏难,不怕烦,脚踏实地去实践。
3.利用网络平台,争取学习机会,多跟专家学,多与同伴交流,争取少走弯路。
4.遇事不抱怨,多想办法去解决。
5.用热爱的心对待工作,用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用同理心对待家长。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用心做教育,每天进步一点点。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为者常成,行者长至。让思想生长,让方法落地,让信念启航,让改变看得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