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说“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
我家不是这样。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在河东狮吼,即便现在上了年纪,也是依然没有一丝改变,不过挨骂的对象从原来我爸和我俩个人变成了现在我爸一个人。
嫁人以后,我家离我妈家也就几公里,可是我却很少回家,连电话打的也不多。
因为每次回去,看到老爸受气,我总是要忍不住的还嘴,结果我俩都免不了挨妈妈的一顿臭骂,所以我就总是以忙为借口,尽量的少回家。
有时好长时间没有回家,寻思着怎么着都该打个电话了,可接通后也只是客套的寒暄一番,便匆匆的挂了。
亲情的改变,从给妈妈打电话开始吧!我的转变还得从同事和她妈妈打电话开始。
同事家离她妈家不远,开车也就两小时,因为孩子还小,她回去的次数也不多。
可是,她每天都会给她妈妈打个电话,内容无非就是“吃了没,吃的什么,这会在干嘛?”等稀疏平常的问候。
不同的是她和她妈妈通电话时的语气。比如,她妈妈嫌外面的汉堡包又贵又不健康就自己研究着做了出来,电话里她说“老婆子能行的很,还有啥是你做不出来的”。
当时我挺震惊的,“老婆子,你就这么称呼你妈妈?你妈不生气”?
同事笑了笑,“她还很高兴那”,她挂了电话说道。
“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姊妹三个不在身边,虽然哥哥在,可是男人要扑事业,难免顾不到,我就每天一个电话,因为家里我最小,从小就跟在我妈屁股后面,她爱做饭,我也跟着瞎折腾,所以这样说话她也习惯了”。
听同事说完,我真有点自惭形愧。因为怕挨骂,我减少了回家的次数;因为没话说索性连个电话我都懒得打给父母。
受了同事的启发,我从原来的几乎不打电话变成了一周一个电话,称呼上也有了改变,“老婆子”,也变成了妈妈的另一个昵称。
虽然打电话得次数和同事比起来还是少的可怜,可是我却迈出了改变得第一步。
亲情的改变,从给妈妈打电话开始吧!去年母亲节,因为儿子周末补课,我没办法回去,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快挂电话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母亲节快乐!我爱你”。
妈妈听了之后在电话那头咯咯咯的笑了。
有时很长时间没有回去,妈妈的电话就追来了,“耍野了昂,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你是不打算回来了是不”?
顿时让我感觉我还是那个没有出嫁的小姑娘。
就在刚刚,我从电话里得知家里又开始农忙,妈妈尽管有些责怪我们周末没有回去帮忙,可话语中再没有了以前的严厉和苛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