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最大的事就是面对生死。
但是,人有生,就会有死,没有人可以例外——即便它是小事,也一样的需要面对,不可避免。
更何况“死”后的情景,到底是什么,几乎从未有过确切的答案。
因此,一个人若是纠结于生死,那么,恐怕就很难能够享受人生了。
言外之意,人与其纠结于生死,不如“释然”来得快活自在,如同庄子所讲的那样——生死不过是生命当中必然经过的两个节点,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即:
“生也死之吐,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由此可见,庄子之所以能够逍遥与自在,最主要是的原因就是他能够“释然”,即便是面对生死,也能够处之泰然——因为“释然”,所以人生无大事。
其实不仅是庄子,我们普通人也一样——你若懂得“释然”,人生即无大事。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人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自己的执念
就个人而言,人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其实皆源于自己的执念。
因为有执念,人才会患得患失,反之,没有执念,人生才更加自在。
而所谓“执念”,其实就是“释然”,人一旦学会“释然”,懂得“释然”,那么,人生即再无大事。
甚至可以说,我们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在不断学会“释然”,对过往不再纠结,从而活于当下。
二、“释然”是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之一切言行,几乎都是源于心念的驱使。
而心念其实就是心态,一个人若是能调整心态,也是意味着能够用另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纷扰,这就是“释然”。
言外之意,懂得“释然”的人,即便是面对再大的事,也一样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解决。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讲懂得“释然”,人生即无大事的另一个原因。
三、“释然”就是放下
所谓“释然”,说到底,其实就是放下。
当然,“释然”二字,说得容易,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或者说,一个人若不是经历了很多事情“打磨”之后,很难做到真正的“释然”,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磨是最好的修行”一样,即: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大意是说,人唯有历事多了,才能够懂得放下,学会“释然”,从此人生再无大事。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我们为什么讲人若懂得“释然”,人生即无大事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