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

作者: 阳光正好_27cd | 来源:发表于2024-05-22 19:44 被阅读0次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昆山人;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九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8岁丧母周氏,17岁失祖母夏氏,29岁发妻魏氏死,43岁长子亡,44岁继室又死。

      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主张“文道合一”。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为“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人。归有光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在散文创作方面却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散文家。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等。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事,情深意切,感染力很强。

      明代的王锡爵曾说归有光的散文是 “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清朝散文家方苞也曾说他的散文能“使览者恻然有隐”。《项脊轩志》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归有光的记叙散文,多写家庭生活琐事,生活面比较狭窄,缺乏现实内容。即以本篇而论,抒发的只是一个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喜和悲,主要是悲——悲家庭失和,家族衰败,仕途失意,母逝妻亡……总之,悲封建时代一个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身世命运的不幸,全篇充满了一种低沉的感伤情调。他的眼光仅局限于一室一家而未及于天下大事;他所梦想和追求的,不过是读书、中举、富贵,以实现先大母的期望;他时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时而又陷入不可自拔的悲哀。应该说,这样的胸怀、理想和情趣,即使在封建士大夫中也是并不高明的。但是尽管如此,在明中叶那个理学统治人们的头脑,社会上作伪成风,文坛上以雕琢为工、以剽窃为能事的时代,像这样平易自然、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毫不装腔作势的文章,无疑是给当时的文坛吹来一股新鲜空气,透露出一线生机。这就有它的价值和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意义。同时,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某些经验,仍可作为我们今天创作时的借鉴。

相关文章

  • 【项脊轩志】读后感

    读【项脊轩志】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今天又读【项脊轩志】,感触多有不同。 【项脊轩志】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他...

  • 一间老屋,情系一生——

    写《项脊轩志》的时候,归有光18岁。 归有光,生于明代1506年。字熙甫。号震川。 项脊轩是归有光家中,位于庭院南...

  • 睹物思人

    今天偶然间和别人谈论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原因是起初说到“思念的极致”。 说起《项脊轩志》,归有...

  • 偶阅《项脊轩新志》

    首先,请原谅我写下项脊轩新志这个词。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项脊轩志》里头的那...

  • 《项脊轩志》:于清浅处见情深

    背景介绍 《项脊轩志》由明代著名散文家、古文家归有光所作;他崇尚唐宋古文,散文感情真挚,风格朴实;《项脊轩志...

  • 书法日课,小字项脊轩志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 项脊轩志是作者的一篇怀念文章。顶脊轩是作者少时居住的小阁子。 文章情致切切,叙述少时家中贫困...

  •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元旦假期之后,要讲项脊轩 志了,课文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他的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 【文之华灿】那些看一眼就惊艳的文字01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是世称“震川先生”的归有光的佳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iz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