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王坤的时候,他正在吃别人留下的剩菜剩饭。
故事发生在我高一的时候。
每天中午,同学们在学校食堂吃完饭,都会把吃完饭的餐盘留在餐桌上然后离开。
大概每天中午12点50左右,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王坤会来到食堂,找一个相对人少的角落,把几个餐盘的剩菜和剩饭快速倒到一个餐盘里面,然后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吃完这些饭菜。
哪怕这些汤汤水水的饭菜被混到一起,看起来面目可憎。
高中三年,我在食堂看到过王坤很多次,我不知道他是哪个班的学生,我也不知道他的家庭境况有多么糟糕,我更没有勇气上前问一问他的名字。
我只知道一个面容黝黑但是神情坚毅的男生,为了省钱,每天中午都会为了省钱,来吃食堂的剩饭剩菜。
高中毕业后,再一次见到王坤的时候,他正在宿舍卖电话卡。
当时我在成都一所高校读本科,看到学校四处张贴的广告,便找到对应的寝室想买两张电话卡。
一见面我就认出王坤来了,他站在那里,面容黝黑,眼神依旧坚毅。
后来断断续续的在qq上有联系,他除了问我电话卡用完没有以外,也说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
“卖电话卡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以前50元面值的电话卡能赚一块,现在只能赚5毛了。”
“这学期学校给我提供的助学金少了很多,“特困助学金”的名额给了其他演技优秀的同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部分同学向辅导员反映,说我卖电话卡赚了不少生活费。”
“学校的小卖部晚上十点就关门了,但是十点后很多人还想吃方便面之类的零食,我可以从批发市场进点货,然后挨个楼层去寝室推销。”
“你用过淘宝吗?听说淘宝上卖东西能赚钱,我在想要不要也去卖点什么。”
后来有一次,王坤说他交女朋友了,每次出去吃饭到了结账的时候,女生都会顾及他的面子,偷偷的把钱塞给王坤,让他来结账。
王坤说付不起钱,他很内疚。
我在成都最后一次见到王坤,是他被学校开除的时候。
原因是王坤为了赚枪手费帮别人代考四级,结果被发现了,学校勒令退学。
王坤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我来到王坤的寝室,他的母亲哭得像个泪人,正在帮他收拾东西。
我问王坤:“将来有什么打算?”
王坤淡淡的说:“出去闯一下。”
“去哪里闯?怎么闯?”
王坤没说,我也不好问。
王坤离开学校后,他的qq头像不再亮起。我给他留言,他也不回,所以我猜他过得不如意。
再一次见到王坤,是几年后,在北京。
他正在走廊上被一个老外劈头盖脸的骂。
当时我已经去北京读研究生了,每周会拿出三天时间在某外企实习。
我实在不知道没有大学毕业证的王坤是如何通过入职背调,也不知道他比我还要蹩脚的英语口语是如何通过外企面试的。
后来王坤告诉我,他来北京已经好几年了,换了好几家公司,但是收入一直还是每个月几千块没有起色。
为了省钱住在北京郊区,每天上班单程要花一个半小时,晚上如果要加班的话,回家就更晚了。
有一段时间王坤会跟我抱怨:说新来的上司是个老外,明显在把他边缘化。不给他什么重要的事情做,出了事还让他一个人背锅,每个季度的绩效也给他打得很低,还经常当众嘲笑他英语口语差。
我说:那赶紧跳槽呗,留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又憋屈又没前途。
王坤淡淡的说:没学历没关系往哪里跳啊,这家外企还是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里面最靠谱的了,先积累一下吧。
每次我下班去找王坤一起吃饭的时候,经常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已下班了,但王坤还坐在工位上,勤勤恳恳的看东西和写东西。
我说:你不是都被边缘化了吗,有啥事儿要做呀?!
他说:现在闲的时间多,正好可以多吸收一些行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他还在考一个什么证,虽然难考,但是考下来后,把这个证挂靠在某些公司,一年能多几万元的收入。
王坤特别喜欢参加行业活动,不管是各种展会还是研讨会,只要在北京,即使领导不给他机会,他也会想办法自己去。
每次换回一大堆名片,王坤会挨筛选出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然后挨个发短信建立联系。人家如果态度比较友善,他就会把名片信息存到他的excel表里。
再后来我实习期结束,离开了那家外企,继续读研深造。
跟王坤也还是保持着不冷不热的联系。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魔幻了:
王坤长期被领导穿小鞋,实在扛不下去了,又找不到好工作,阴差阳错的去了某互联网创业公司。
因为踏实肯干,其他同事又懒又笨(王坤说的),深得领导赏识,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再后来他的领导带着他离职创业,开了家手游公司,刚好赶上手游风口,赚了第一桶金。
再后来王坤又自己出来注册了个公司,搞了个社交app,当时托微信、陌陌的福,“社交软件”的概念在资本圈还很火,没做两天就把公司卖给了个富二代创业的冤大头,赚了不少钱,正式实现了财务自由。
再后来又折腾过好些事儿都没成,利用空档时间在北京郊区开了个酒楼(其实应该叫“饭馆”更合适),偶尔请我过去吃饭。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比王坤成功得多的人,但是王坤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
有时候觉得他是一个四处钻营的投机分子,有时候又觉得他是一个“不信命,不低头”的理想主义者。
我从没见过一个人,能在逆境甚至绝境下有王坤那样的隐忍、蓄力以及不放弃。
王坤给我看过他的一个文件夹,里面用软件画出了跟他相关的所有工作模块的思维导图,每一个模块甚至都被拆分到非常细的程度。从框架性的宏观思维到处理每件事情的关键细节,一应俱全。
他说这个习惯他一直都有,从他最初月薪3000开始就有,每周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更新和复习这些思维导图。
王坤还会每半年给自己订一个大目标,然后拆解成月目标、周目标、日任务。
王坤说他刚被学校开除的时候,整个人是懵的,恍恍惚惚的度日,是靠着每天抄十遍“我一定会走出来的”这八个字,度过最痛苦的时光。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中国合伙人》,前后看了不下十次,几乎每一次都泪流满面。一半原因是因为电影内容感人,一半是因为想起生活中那些有电影角色影子的人,比如王坤。
在这样一个阶层固化明显,普通人缺乏上升渠道的时代,身无一物的王坤身上,有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的缩影:
投机、功利、爱折腾,偶尔会用一些灰色手段;
但是他同时又隐忍、勤奋、坚持、勇于尝试,善于积累。
我上一次见到王坤,他开着他的二手牧马人,牵着他来自艺术学院的95后女朋友,在他的酒楼(或者说叫“饭馆”)请我吃饭。
他说他想切入直播行业,找我咨询营销方面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王坤时而高谈阔论着他的宏伟蓝图,时而叙述着当年的种种不易,他拿着酒杯敬我酒,一脸虔诚的望着我,像是也期待我说出一些深情的话。
我忙摁下他的酒杯:“今天你开车,还是不要喝酒。”
他转头对他锥子脸女朋友说:“笛哥是我十多年的好朋友,也是营销圈的吴孟达,你回头介绍两个漂亮女同学给笛哥。”
我忙纠正他,我对外都是自称“营销圈吴彦祖”,不是“营销圈吴孟达”。
王坤浅笑了一下,沉默了。
我问王坤,这么多年,受了这么多委屈,最终你还是成功了,有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诀吗?
王坤笑笑:写日记。
我问:日记都写些什么?
王坤说:
日记上只记两件事情:
第一,今天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没事就拿出来复习总结,水平自然就提高得快;
第二,今天受了什么委屈,懈怠的时候看看,就又有动力了。
说完他长叹了口气,从来都是坚毅的眼神里,此刻泪花闪闪。
注:文章经当事人授权发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王坤”为化名。
如果在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回复“成长”,即可查看超级实用的超级干货文章,保证读完你的世界从此不一样,绝不能错过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