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揭蛊与整蛊——兼论自媒体该有的伦理观

揭蛊与整蛊——兼论自媒体该有的伦理观

作者: 病毒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19:58 被阅读14次

    陈默的墨/文

    早晨,朋友圈里出现了一篇《揭蛊瑞幸咖啡》的稿子,我对咖啡瘾品没有多大兴趣,也不怎么关注,但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对“揭蛊”、“揭秘”具有天生的敏感和敬畏。点开一看,哪是“揭蛊”,分明是“整蛊”。

    揭蛊,顾名思义,就是揭晓、揭开谜底的意思。

    而整蛊,就是整人,蛊原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后来被指搞恶作剧的意思。

    我读完通篇觉得作者用意下流至极,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在起底一个叫杨飞的高管,将其出庭受审的照片配图示众,疯狂的暗示此人品行不端,以此来证实由此引发的商业层面操作的非正当性,这样打着商业写作的旗号进行疯狂的人身攻击刷存在感,或者其他企图,实为诛心。我不认识杨飞,也对咖啡无感,但我却对这些以自媒体人自居的蝇营狗苟之行为深恶痛绝,不吐不快。

    作者是位姓“污(同音)”的姑娘。我不知道是不是“艺名”,反正这个“姓”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我宁愿相信这位“爱笑的姑娘”人品不差,即使商业写作的专业水平几乎为零。

    标榜“有品好玩”的公号出品方叫“品玩”,通过这种人身攻击、贴大字报的形式从事商业写作,我看就是“没品”,翻看其过往的文章也几乎没什么流量,内容多以盯科技企业的“缝儿”为主,骆姓创始人“有用没用打一耙”的寄居方式,明眼人都明白,蝇蛆之营生。这也是许多自媒体的生存哲学。

    正如文中所言,“瑞幸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仅一年,连不喝咖啡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字。”而我对瑞幸的认知得益于两位俊男靓女代言人。懂商业逻辑的人都知道,瑞幸的成功正是运用了被“品玩”攻击过的小米的商业哲学,“专注、极致、口碑和快”,核心是有了资本的加持。瑞幸在一年之内在外资一统天下的咖啡快饮市场撕开一个口子,在红海中找到蓝海,并迅速筑起城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单从商业的角度看,是成功的。至于战术层面具体操作人杨飞,作者称其为疯狂营销的“高人”,显然是给杨飞戴了高帽儿,实为不懂装懂,并且就事论人、先入为主,犯了大忌、乱了方寸。

    瑞幸最终能不能与星巴克分庭抗礼?杨飞究竟是否获罪,因何获罪,知晓那场“运动”的人心里都有杆秤。

    这不是我今天讨论的重点,我要借此讲一下自媒体该有的伦理观。

    “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舆论场从来都是个阵地,多方博弈、零和游戏,主流、权威、客观、真实的声音缺失,支流就会成为主流,谣言、中伤、假面就会粉墨登场,抢夺注意力,控制潜意识。

    自媒体运营方往往通过赋予公众号虚拟的人格,以拉近粉丝的距离。决定公众号立场角度、格局高度及语言风格的通常不是文字作者等个体,而是其着力营造的“人设”,在“人设”的背后隐藏了创始人或作者本人的人格。当低俗恶意的公号昧着良心蹭热点、爆眼球、夺流量、搞攻击时,其作者在“假面之下”不再有负罪感。负能量的网文,其恶之源就在于其低俗的“人设”及其背后狰狞与嗜血的寄生者,不会以智取利,那就偏激恶毒。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也存在很多态度诚恳、内容深刻、叙事严谨的自媒体,通过及时有效的发声,积极传播与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为公众所推崇。但仍有一些害群之马大打法律擦边球,甚至干起违法犯罪的勾当。为了抢流量、博关注,对一些社会热点内容不加以核对就擅自发布不实信息,极大扰乱了网络秩序。更有甚者,对传播谣言明码标价,雇佣大量水军撰写“洗地文”,转移公众视线;为了打压竞争对手,捏造虚假信息,并通过自媒体大肆传播,对当事一方造成极大困扰,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当然,我是说给那些“有品”的自媒体人听的,当你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具有了一定的动员能力,你的言论就会影响某些人对一件事情的判断,那么你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仅仅沉浸于虚幻的“掌声”和“流量”。

    媒体受制于权力,受制于资本,也受制于媒体人的信仰,许多从事内容创作的自媒体人之前都有过正规媒体的从业经历。即使离开了,没有枷锁了,但是改良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勇气和担当不该卸下。真心希望自媒体人不仅关注流量和利益,在进行内容创作的时候也思考身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公民本身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让认识回归常识,希望自媒体伦理观早日成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蛊与整蛊——兼论自媒体该有的伦理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kz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