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丛非从的《“你不能哭”,就不会有悲伤。》文章,看到这篇,不禁有心痛的感觉。
曾经在我幼年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和感受。因为失去心爱的东西,或者受了委屈,难受的时候,家长都会在耳边说,不要哭,不准哭,再哭就出去之类的。
强忍着眼泪,努力去跟悲伤对抗,压抑住悲伤。
不哭,不代表悲伤自动消失了。而是压抑在身体里。
这个悲伤最终都会在无意识中控制着我们。
比如有的时候,莫名的感觉到有点难受和悲伤,说不出原因。
当我们带着悲伤,带着这个模式长大。也这样对待着自己的孩子。
不哭,不代表没有悲伤,压制悲伤,悲伤就一直停留在身体里。总会通过各种方式出来。
在儿子小的时候,他因为挨骂,或者摔跤哭泣的时候,我还很生气的不准他哭。有时候打了他,还说,不准哭。
【父母爱孩子,所以不想让孩子哭。
可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所以只能通过制止孩子哭的方式,来保护孩子。他们下意识地觉得:阻止了哭,就阻止了悲伤。】
很多次,因为怕看到女儿哭泣,所以趁她睡着,趁她在另外一个房间,悄悄的溜出去。想象一下,当她醒来,妈妈不见了,或者当她回过神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多么难受,多么孤独,多么无力。
直到今年学习如何表达情绪,看见情绪背后的需求。当女儿哭着要我不要去上班的时候,我蹲下来拥抱她,并对她说,我知道你舍不得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可以拥抱你几分钟再出门。
这样,孩子的情绪流动后,有时候眼里还带着泪水和我说再见,有时候也能恢复平静和我说再见,到后面能没有情绪波动,平和甚至笑着和我说再见。
当儿子难受委屈的时候,我会说,是不是感觉到很难受,很委屈?你想哭就哭吧。
【只要难过被看到,被允许,那个事情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对于在哭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理解,然后再安抚。】
只有允许悲伤,允许哭泣,允许有情绪,情绪才能流过身体,最后转化或者消失,否则会压制在身体里,潜意识里,影响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