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曾经有人问宋代理学大师陆象山为何不著书,他答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是说自己继承孔孟之道的方法,“我注六经”就是借六经阐发自己的思想。儒家向来认为,仁义礼智皆我固有之,非由外物铄我也。因此,六经只是我阐发思想,回归本心的工具而已,并非目的。也就是说,不能让死书把活人读死,而是活人把死书读活。
总思路:很多人读书都是“我注六经”,读什么书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真正有效的读书是“六经注我”,读之前就大概知道想从一本书中获取哪些收获,把别人的知识拆解掉,拿到你自己的工作间重新组装。提高读书速度的方法:要用眼镜“看”书,而不是“读”书。脑子里默读、听音频,读书速度都不可能快,因为读书是要不断地前后跳跃的。追求读书速度是一个错误。忘记之后留下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记住的东西,反而不是你自己的。上帝是公平的。有些人记忆力好,能做到过目不忘,但这些人往往缺乏创造力。因此,你读完之后记不住没有关系,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到)六经注我式的读书,首先,读之前要带着一种困惑,在心中准备几个问题。所有的书,都只是为你的创造提供更多的素材,你想怎么用这些素材就怎么用。主动权掌握在你手里。各类书籍的观点各异,都有一定道理,怎么办?我们自己要判断谁更有道理,最后得我们自己拍板。记住:读者是首长,作者是为首长们服务的,千万别搞颠倒了。读书的四层境界:读到一个观点,认为很好,用本子记下来又读到了一个类似的观点,把关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都记下来,而且还能点评一下谁说的更有道理。(文献综述)继续读了上百本书,读了不同领域的书,能够针对一个问题侃侃而谈:最早是什么样,后来怎么变化的,现状又是什么情况,未来可能如何发展。你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六经都成了你的参考文献,为你的一家之言服务)你把这些人的东西都度过了,觉得都不全对,于是另起炉灶,自树一帜。你就是宗师了。以上四层是说的做学问。我们不做学问,平时工作中读书,怎么读?要带着思考问题去读,带着自己的困惑去读。读书要力求精准,一字之差,可能就会谬以千里。但抠得太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候,恰恰是一知半解之中,会爆发出创新。说到底,读书最关键的是主动性。大部分人之所以习惯“我注六经”,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友好思考什么问题,想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想要“六经注我”,你得有贪欲,还要有激情。三流的艺术家模仿,一流的艺术家剽窃。模仿止步于你做出来跟人家一样的东西,剽窃是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东西,这就得有一种强烈的“拿来主义”的动力。
二、慢读经典(精读)
导读:有许多经典装进肚子里,才能有底气。学经济学,经典就是论文;学人文学科,要读原著。不管是什么原著,读过原著和没有读过原著,境界一定不一样。
最管用的是基础理论、基本概念! 越是基础理论,实用性越强,高深的理论大多钻研的是并不常见的现象。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度就是要读得慢,反复体会。宋朝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读经济学,需要精度的包括:1.教科书;2.研究生阶段需要读的经典论文;3.经典著作。境界取决于经历。经历过还是没有经历过,差别就是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读经典,不需要把所有经典都读完,但读过经典和没有读过经典是不一样的。 读经典的过程,是你与大师对话的过程。你必须去琢磨大师从一开始发现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要一边读一边想,这一段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上一段和下一段是怎么进行转折的?你要学会去追随这些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经典意识读不懂,不要着急!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时候不要匆忙翻阅,只求速度不去理解,而是要沉潜于其中细细品味,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反复揣摩推敲,鉴赏比较,才能真正理解读中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审美情趣才能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体会出文字中更多的妙处,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下文后难懂的地方也就理解了。如果仍然不明白不如先暂时放下,等以后在求解答。读书不求急,但如果是关乎于自身的事就需要马上思考了。
好的经典著作充满了怀疑和对自我的怀疑,有很多自言自语,有很多自我挣扎。读经典能让你学会把一件事情掰开来、从正面说、从反面说,磨练你的思维,不让你轻易被洗脑。经典著作是要反复读的,每一次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找到的秘密。
三、顺藤摸瓜(泛读)
1.读书评
读书要有品味,烂书不如不读!!多读别人的书评。 好的书评会把一本书的背景、内容都浓缩地概括,好的书评家还会有自己精当的点评,多读书评可以节约时间。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多读几本。
2.交叉阅读
建议集中一个主题同时读几本书。好处:可以换脑休息,可以参详印证激发思想火花。
3.随手记录
随手在书上做记录,最好形成一套自己的标注体系,不同的记号代表不同的意思。每一段话,可以在旁边写上关键词;每一小节,可以在开头处写上内容总结;每一章,可以在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想。
4.有张有弛
读一本书,不是匀速去读的,要有张有弛,要有抑扬顿挫。序言部分要吃紧,相当于到陌生城市先看地图。 好的作者,会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读到这些部分的时候,要慢下来,细细体会作者是怎么论证的。
5.化零为整
试着找到作者的线索(主线),做好标注和笔记,这样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读完一本书,用自己的语言,把书的中心思想总结一下。最好能够给朋友介绍这本书。
6.自建索引
读完一本书,可以把最感兴趣的内容按照书中人物、事件或关键词列出来,写在书后面,以后查找相关内容有帮助。
7.不断扬弃
人在不同时期会读不同的书,要有不断抛弃过去的胆量。曾经读过的书必须忘记,曾经相信的真理必须放弃,写过很多字说过很多话之后必须沉默不语。
8.读无字书
读书没什么了不起!!读书能让人谦卑,也能让人狂妄。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所有的真理都在书本里,所以我们还得读无字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是学问。
四、自建体系
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1.历史意识让人更准确把握世界
读历史时,要把握脉络,对横向和纵向的时间有一个历史的概念,也就是搞清楚哪个历史时期在哪个历史时期的前面或后面,搞清楚哪段历史和哪段历史是在同一时期但在不同地方发生。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说,你不可能还原所有历史,我们关心历史是因为关心现在,但是,你如果想要理解历史,就必须努力让自己还原到当时的处境。
2.心理学促成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我们总是觉得人的大脑设计如此精巧,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大脑的构造相当糟糕,是拙劣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大脑其实经常欺骗我们,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有助于我们更自觉地发现自己在认知方面的缺陷。
3.科普读物对处理问题有启发
4.严肃小说有对人性的深刻体察
用昆德拉的话说,好的小说家是“悬置道德判断”的。小说能够帮你锻炼“移情”的能力。“移情”不是“同情”,你不一定认同别人,但可以学会理解别人的处境。
五、为写而读
要弄明白一个题目,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本关于这个题目的书。这是李敖说的。教书、写作,是帮助自己学习的好办法。不教别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学懂了没有,不写出来,不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只有经过写作的磨练,才能把思维的逻辑梳理清楚。写作比的不是文笔,而是思路清晰不清晰。写作的任务就是用简单的白话文把一件小事情说清楚。最简单有效的写作形式是复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