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际耳畔都还是昨晚的音乐会。
去年无锡,今年常州。
两场王中山独奏,本来以为会雷同。
昨天现场的视听震撼出乎意料。
同样都以家喻户晓的渔舟唱晚开场。
对,很多人说非常简单的四级曲,连摇指都没有。去年听的时候还没学,今年听的时候谱子已经烂熟于心,几乎每天弹两遍不止。听了王中山的渔舟,再也看不上任何人的演奏版本,更别说自己的了。举重若轻行云流水的技法,没有半点故意的花架子夸张,最后一段扎桩,我练了三个月勉强能扎完三遍循环,王大师那段已经出神入化,速度力量音色都已臻于完美。用大家爱的足球来比,一般人大概就是国足,大师是c罗的超级波。
去年那场,基本都是古典大曲子诸如《临安遗恨》。王中山现场河南话朗诵《满江红》,以及每一首曲子背后的古诗词也都信手拈来。如果说那些古典名曲很多人也学过听过也能画虎类犬一下。
那么今年这场,除了渔舟唱晚,其他基本都是王中山自己创作的现代筝曲。女人没法弹,伪娘弹不了,没学过赵曼琴专业快速指序的,一首也弹不了。现场听众一半以上是妈妈带着学古筝的女儿,其余大致是各路学筝的。世人几乎给古筝贴上了女性专用的标签。古装剧里假弹场面把古筝变成了风花雪月花拳绣腿。王中山自己说他师傅辈师爷辈的都是男性,可是他这么久只收到一个男学生。诸如《打虎上山》,《战台风》这样的大曲子,都需要阳刚之气。古筝现在的局面是,女老师教女孩子学,屈指可数的男孩跟着女老师学着学着也弹成了娇滴滴。这样大概再过100年,也出不了第二个王中山。
今年这场的选曲,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河南筝,主要流派的曲风都涉及了,还有用古筝弹现代钢琴的《克罗地亚狂想曲》,技惊四座。
中间有个小意外,琴码弹崩了飞到地上,弯腰左手捡琴码,右手继续演奏,同时重新安装调音,而整个过程,音乐是连续的,如果只听声音没有任何破绽。维密天使在T台上掉了一只鞋,不回头不眨眼一脚恨天高一脚光着天衣无缝走完全场,差不多就是这种霸气。
很多古筝作曲家并不一定是演奏高手,王昌元写大名鼎鼎的《战台风》,范上娥有《雪山春晓》。王中山却突破了这一点,演奏炉火纯青筝人合一。还会自己创作并且突破传统窠臼,新疆音乐,现代钢琴曲,都很好得被融入他自己的古筝。加上不错的文化底蕴,几乎是全能型,无愧筝坛圣手之称。
学筝以前,也相信很多人说的古筝是最简单的,盯着考级曲练几年考个十级没问题。现在想想当年好无知。很多业余十级等于会弹几首考级曲,见过跟着基本功不到家的老师连基本手型都跑偏了的。市场那么大,老师那么多,择良师并非易事。
练琴的时候,家里直男打趣,哟,你还真是被埋没了啊,要是当年好好栽培不要成才的啊。虽然也一直觉得小时候什么都没学很可惜,却也肯定那时即便学了也不会成才,一来良师难觅,每个成才路上都需要高人指点,没有赵曼琴,王中山也许只是河南乡下的王中山。二者小时候的我一定没有现在认真和坚持指不定学着学着砸琴了,就算没砸也一定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心浮气躁仅仅满足于弹出那几个音,不会考虑手型指法是不是标准。
直男说上班下班已经很累了还要用休息时间去上课每天回家练习,又不考级,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大概觉得有意思吧。就像读了二十多年书也没用到多少,那又怎样,过程是快乐的,每一个人生片段被填满。对一件事情执着,这种坚持任何时候可以被迁移到任何事上,只要自己愿意。生活不需要那么多的功用,开心就好。而越活越有趣的法则就是一定要有至少一件感兴趣的事。
去年从无锡回来,在微博上写过,有生之年,听遍每一场到的了听得起的王中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就来家门口了。明年会是哪里?
这是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