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五人小组,伴着西瓜牛奶冰淇淋和《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开启了我们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五个人,怎样成为一只座头鲸?
讨论开始前,我们做了一个“鲸鱼喷水”的热身活动,要求五人小组用自己的身体演绎一头鲸鱼在海里游泳并且喷水的情景。他们很快便排好了队型,阮俞稣是喷水装置,袁传瑞是右鳍,张景行是左鳍,杨曼芸是尾鳍,李馨怡是头。可是,他们彼此之间隔着很远的距离,完全是独立的五个个体,看不出是一头鲸鱼。
我于是开始向他们抛问题:成为一只完整的座头鲸,彼此之前是需要有连接的。怎样让彼此连接起来?要知道,五人小组里三个青春期男孩,两个青春期女孩。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挑战。 很快,阮俞稣就想出了用绳子连接彼此的方式,大家一起用绳子拼成了一个很规则的“指南针形”,并完成了这次热身活动。
做完活动,大家觉得自己在这个热身活动中收获了“协作”,也很欣赏自己想出用绳子连接的这个办法,让大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避免了尴尬。同时,大家也觉察到了自己的身体十分僵硬,并没有活灵活现地演绎出鲸鱼的状态,是什么束缚了自己?怎样挣脱这种束缚?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了活动后,请大家在生活中带着觉察去思考。
孙少平为什么不找更好的工作?
我们这次小组合作采用的是PBL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自己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讨论,最后输出成果。但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探讨研究,经过讨论,大家确定了一个想深入探究的方向:孙少平高中毕业,为什么后来要去搬砖当小工,而不去找更好的工作?大家都认为孙少平不仅学历不错,也在田晓霞的推荐下看了很多文学名著和《参考消息》,眼界也拓展了,可为什么从双水村来到城里,他还要去找搬砖的工作呢?
课题一经确定,大家便展开了激烈地讨论,称得上是“针锋相对”。孩子们普遍觉得孙少平太穷了,家庭压力也大,奶奶多年卧病在床、哥哥刚开始创业开砖厂、父亲老迈,虽然下地劳作不成问题,但一个人的工作强度也挺大的。他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农村,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李馨怡:孙少平在高中时其实读书读得也不多,因为那个时候经常以劳动为主。
阮俞稣:哥哥孙少安是一个创业者,他不仅突破了自己家穷困的境地,并且还解决了全村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了“老板”;而弟弟孙少平,无论是搬砖还是挖煤,都是帮别人打工,中途还接了一个带孩子夏令营的活,从这个角度来看,孙少平其实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没有脱离“普通劳动者”的范畴,局限了他在职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袁传瑞:孙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双水村任初中教师,如果去城市工作的话,竞争比较激烈,他的学历很可能不够。
张景行:他的家庭情况局限了他,他只能用最短的时间尽量找到工作,最好是一天都不要浪费,这样,他才可以帮助他父亲买化肥,给上大学的妹妹寄生活费。
杨曼芸:搬砖比较省时,不用花太长时间找工作,也没有试用期。挣的钱也比一般工作更多。
接着,我请大家梳理一下书中大家认为工作比较好的人有谁?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份工作的?孩子们如数家珍,将他们心目中的“好工作”一一道来:
润叶:她的二爸是田福军,是黄原的地委书记,她大学毕业后就被分到了地委,担任地委少儿部部长;
田晓霞: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记者。但没有依靠他爸爸的关系,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的;
李向前:李向前的父亲李登云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母亲是县医院的书记,李向前是县贸易经理部的汽车司机,在那个时代,在黄土高原上,司机是很好的职业。
综上所述,大家总结出孙少平找不到更好工作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一、搬砖当小工更省时,相对挣钱多;
二、孙少平缺乏相应的社会背景和资源;
三、孙少平将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局限了他的发展。
当然,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没来得及去找背景资料,这个问题,确实要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来看:
票证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所以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一直是“票证经济”,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当时,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有一部电影叫《盲流》,就反映70年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却被当成盲流抓进收容所。
同时,当时城市里只有两种职业,一种是干部,一种是工人,而且当时并不存在劳动力市场,有的只有分配、顶岗、调动之类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少平其实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桥头的“人市”等待别人招工。
创作属于我们的《平凡》
孩子们用接龙的方式创作了一首基于主题的散文诗,由于走时忘了取名,由张景行同学给这首诗取名为——《平凡》,全文如下:
在平凡的世界,找到不平凡的你。
你怀着梦想,揣着希望,
在一条铺满荆棘的新路上,摸索前行,
撞个鼻青眼肿。
你曾抱怨,世事不公!
你曾迷惘,路在何方?
但,你从未曾放弃!
在追梦途中,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
置之苦难而复生。
没有风雨,哪有成长?
没有信仰,何来希望?
苦难,
如同一束光, 鞭策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前往理想。
我们,
生于平凡,归于平凡。
最后,我们用抢答文学常识的方式结束了今天的活动,抱着获得的小奖品,抱着关于“平凡”、关于“苦难”的更深入及不同的理解,大家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期待下次再见大家,一起“唇枪舌战”,畅游书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