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大家也都说要多读书,读好书,什么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对好书的误解
误解一:畅销书一定是好书。
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畅销书和好书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营销方案太多,太丰富,消费者的心理被他们抓的死死的,大家很容易被营销方案吸引而莫名其妙的消费了,但书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了。
如果你经常读书会发现,有很多畅销书作家,他们以一年出一本书的速度占据着畅销榜,但他们的书千篇一律,毫无价值,甚至很多内容就是简单堆砌出来的,有点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偶尔看一本还可以,但看多了就是浪费时间和侮辱自己的智商了。
误解二:名人的书一定是好书。
不知道为什么,人出名之后总喜欢出书。不管是哪个领域,出了点名气之后,都会选择出书,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标配。但是书本身的价值很难去定义。
很多人此时出书只是他们的一种营销方式。要么述说他们的故事,树立自己的形象,要么就是推销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借势而已。
这种书多是拼凑出来的产物,很难有更深刻的内容,很难定义是一般好书。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一、好书是没有固定标准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当然是年龄合适。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不同时期要选择不同的书去读。
初中时读武侠小说,那是我们的英雄梦,以马为梦,仗剑天涯;
高中时读玄幻科幻,那是我们的想象创造,在另一个世界里叱咤风云;
其次是要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的。建筑学里被奉为圭臬的好书对于金融人士来说也无异于味同嚼蜡。
喜欢什么书,因为阅历、学识、专业等等的不同,每个人也都各有所爱,不必强求。
二、好书一定是有深度的。
读书不能永远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探索自己的知识盲点。
深度还要有个度,不然如果太深,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完全挖掘不到其中的价值,那就完全失去其意义了。
这个深度一定是自己平时站着够不到,努力跳起来后又恰好能够到的位置。
读完之后会让你恍然大悟,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居然还可以这样去想问题,还可以有这种操作?!
三、好书一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一般来讲,经典、名著都是好书。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一代代人的检验还能经久流传的书,一定是有价值的。
我永远相信时间的价值,它是一切真伪的验金石。
《论语》《道德经》《圣经》《国富论》这些国内外经典能流传千百年,一定是蕴含大智慧的,是绝对值得读的好书。
经常读好书的好处是什么?
好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
好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维度。
好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如何读好书
首先,尽量要抽时间专心读。好书是有一定深度的,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方能品味其中的芬芳。
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记笔记,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收获整理总结,为自己所用。
最后,读完之后去分享自己的收获,多去和更多人沟通交流。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读书本就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碎片化的时代,有太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了,所以更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好书上,把好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最后,将巴罗最有名的一句话送给爱读书的你们: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