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比妈妈小三岁,是名副其实的姐弟恋,用现在的话说爸爸就是小鲜肉、小奶狗。他们在一起的三十多年,鲜少发生激烈的争吵,基本上都是妈妈闹,爸爸笑着哄。
但小时候我们不懂,我跟姐姐都很怕妈妈,妈妈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真的没人敢说话。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妈妈做主,妈妈就像太后一样,做着家里的每一个决定。不过跟真的太后略有不同的是,真太后只需要发号施令,而妈妈除了发号施令让我们父女三人遵守外,更多的是亲力亲为。大事如盖房装修,妈妈亲自动手,画图纸、选材料、找工人一手操办;奶奶突发疾病,妈妈找人托关系安排住院;我中学时要去县城最好的学校读书,也是妈妈打点好一切,送我报道。小事如家里的针头线脑存放,我们的一日三餐,家里的卫生清洁,无一是妈妈所不能的。除此之外,妈妈还要兼顾家里的人际走动,朋友宴请的招待、亲戚往来间的随礼。
为此,吃饭的时候常听得妈妈对爸爸说,“任家大叔的儿子结婚需要随礼二百元,李家婶子住院需要随礼一百元,家里的煤气也该换了......哎你听没听啊,家里的事你什么都不管。”爸爸就赶紧陪着笑脸给妈妈夹一筷子菜,说:“我听着呢,家里不是有你吗,你做主就行啦。”我跟姐姐暗自交换一个眼神,把脸埋在饭碗里偷偷撇嘴。饭后我跟姐姐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要成为妈妈这样强势的女人,让自己的老公在女儿面前抬不起头。但要找像爸爸这样的男人做老公,对自己的老婆从不发脾气。
其实爸爸妈妈的结合很奇特,据说妈妈的祖上都是秀才、举人,其爷爷的爷爷更是张作霖的侄子和外甥的老师,是县志里有记载的书法家。放在过去,即便算不上大家闺秀,也能算个小家碧玉、书香门第。但是因为生在六十年代,妈妈并没有享受过大小姐的待遇。家里的家产早在其出生前就被分的分、卖的卖、砸的砸。赶在妈妈出生时,只有一个破落地住户的“成分”扣在头上。甚至因为成分不好,地震后发的救灾物资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姥爷在妈妈十几岁时去世,妈妈是长女,所以过早的跟姥姥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或许也是因为这些造就了妈妈刚毅、强硬、不服输的性格。
而爸爸呢,根正苗红贫下中农,糙剌剌的一个人,没什么文化修养,小学读到三年级就不读了。上边两个姐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是有点受宠的。听奶奶说,爸爸年轻的时候,是我们村第一美男子,烫着时下流行的爆炸头,穿着喇叭裤,肩膀扛着录音机,后边一溜小姑娘。爸爸爱唱歌,嗓子也好,甚至有人想包装爸爸去做歌星,但被爷爷拦下了,因为这事爸爸跟爷爷闹了矛盾,跑到朋友家住了一个多月。爷爷想总不回家也不行啊,琢磨着爸爸年龄也到了,就寻思说门亲事拴住爸爸的心。
妈妈年轻时很瘦,能干又肯吃苦,在缝纫机厂做工人,给妈妈介绍对象的人不少,条件好的也很多,但妈妈都没相中。而爸爸和妈妈的中间人是爷爷和姥爷双方的朋友,当时爷爷托他给爸爸介绍对象,他先想到的是我老姨,因为老姨跟爸爸同岁,算是年龄相当。结果爸爸上门的时候,老姨有事没在,正巧妈妈走进门来。据说妈妈当时梳着两根麻花辫,穿着格子裙,逆着阳光,在光影里看不真切。而妈妈一抬头便看到坐在椅子上的陌生青年,浓眉大眼,精神利落。一瞬间电石火花,爱情之火瞬时点燃。两个人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走到一起。
爸爸跟妈妈结婚的时候还不满十八岁,放到现在来说还是个孩子,每天不是跟朋友去河里捉鱼,就是一起打台球,反正除了玩就是玩,根本不着家。是妈妈一点点的照顾这个家,撑着这个家,等着爸爸长大。爸爸贪玩、不定性、不知道疼人、更不懂人情世故,都是妈妈在一点点的教他。
印象里爸爸从来不让妈妈干粗活、重活,不管家里多难,也不让妈妈出去打工。因为妈妈身体不好,爸爸说“你病了不够我心疼的。”我们都觉得爸爸成熟稳重,就是好男人的化身,在外独当一面,是我们的顶梁柱,在内对妈妈和我们都是极尽温柔,对妈妈更是体贴入微。这么好的爸爸妈妈怎么总是发脾气呢?我曾在某次妈妈跟爸爸发脾气后,安慰爸爸的时候替爸爸鸣不平:“我妈实在太过分了,你对她这么好,她还不满意,还要跟你发脾气”。爸爸先是笑了,接着严肃起来:“闺女你别这么说,你妈不容易,是个苦命人,年纪轻轻没了父亲,在你姥姥家什么事都是她顶着,到了咱们家我也是啥都没管过,家里家外哪一样不是你妈操持?她有情绪心情不好了,不跟我发跟谁发?她是我媳妇,我不宠着谁宠?现在你们大了不光我得让着她宠着她,你们都得这样。”
我成年以后,对爱情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父母之间的感情我看的越发真切。只要是妈妈喜欢的、想要的,甚至无意说的一句话,爸爸都会记在心上,也总会尽量满足。而自从爸爸有了手机之后,妈妈的备注便是“娇妻”,二十几年未曾变过。妈妈的“发脾气”,可能只有爸爸最清楚,他的妻子是一个多么需要别人呵护、多么需要被疼爱的小女人。她的“发脾气”,成了两个人之间的小情趣,她刷着自己的存在感,爸爸就爱他宠她疼她。
前不久我问妈妈还爱爸爸吗,妈妈羞赧一笑,低下头说:“我都五十多岁了,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我只知道如果你爸出门我会担心他,哪天夜里他不回来,我不拉着他的手睡不着。”
这就是爱呀!没有什么甜语蜜、海誓山盟,是有你在就安心。我父母的爱情,让我觉得,好的爱情、婚姻不是每天我爱你你爱我,而是体现在微处。没几个人能一直恋爱,总归会落到地表经历俗世。再浪漫的日子也会舒缓,也会平淡,甚至有时会无味,到最后也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即便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作料调和成一碗味增汤呢?彼此之间互相入味,互相渗透,激发出彼此最好的味道。
最好的爱情大抵该是如此,彼此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学会感恩、包容和懂得。此生能够遇见你,该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