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每个社群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育儿这个话题。虽育有两娃,我仍觉得自己是个小白,稀里糊涂的大娃已长大,为了做个好妈妈,我也开始学习育儿知识。
大娃小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五花八门的机构,只学了少儿舞蹈,轮滑。在老二10个月跟风报了早教,每周二节课,家长陪同,锻炼孩子感统,精细动作等各方面发展,二岁半时报了托班,后来报了口才班,半途放弃,本以为能跟上时代发展,放眼望去,别的孩子已开始学习英语,编程,机器人……好多听也没听过的科目,感觉又被社会淘汰了,越来越觉得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焦虑的家长们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们不断加料,一个小孩参加四五个培训班是家常便饭。孩子们的时间高度结构化,他们在技能的磨坊里,像一头驴子一样不断转圈。大量练习是为了让他们变成有用的人,而不是有趣的人;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不是跟别人处好关系。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幸运还是不幸。
结果就是大学生的生活阅历高度简单,造就了几千万两门学生。阅历与判断力高度相关。高度简化的生活轨迹会使一个人缺乏常识感,缺乏对现实复杂性的具体认识,以至于见风就是雨,相信简单偏激的说法。
直到看到上面两段话,焦虑的情绪有了丝缓解,亦或自己又走了弯路?哎,育儿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学习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看得见的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生活锤炼的无形学习,在与众多人的交流中学习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将自己短板消除,慢慢将一束光集于自己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