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和债券一样吗?
城投非标和城投债券是一回事吗?
最近有报道称,因首款标债违约,城投将正式打破历史零违约记录。
标题取的,确实够惊悚的。
但实际情况,在理解上可能有出入。
该事件的主角是某安证券做管理人,某安信托做资产服务的一款ABS专项计划信托产品,该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有证券代码,并在交易所挂牌,底层资产是城投债权,也就是城投非标。
明面上该产品发行结构是标债,但底层资产却是去买非标,结果遇上某地非标逾期,导致出现标债违约风波。
整个事件的矛盾就在于,设计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但投向却是非标准化资产。
所谓标准化资产,就是资产像基金股票一样等分化,可随时交易变现,公允定价,净值实时更新,流动性较好。
可随时交易变现,标准化资产就有点类活期产品。
而非标准化产品,就是一些非公开发行,非交易所上市流通,非标准化合约的各类资产,通常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缺乏流动性。
在特定条件才可变现,非标准化资产就有点类死期产品。
正常情况下,标债投向的底层资产也应该是标准化资产,因为要保证产品可随时赎回,那资产包就得像活期产品一样,可随时变现,活期配活期,流动性风险才小。
如果标债底层资产去买了非标,相当于一个活期产品去买了死期资产,短期当做长期放出去,期限错配下,如果底层资产没到期而投资人要提现,就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就算当时能找到接盘的,实际变现和估值也会出现差异。
因此活期配活期,死期配死期,结构上才能合理。
而上面这款ABS专项信托产品,它本身投向的并不是真正的城投债券,是通过非标转标准化ABS,底层依旧是非标,可以理解为披着标债皮的非标集合产品。
而我们买的标债资管,它底层配置就是标准化的“城投债券”,并且明确注明禁止投向非标准化资产,对配置债券个数和比例都有严格限制,目的是通过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
当底层是标准化资产后,标债的流动性风险就会降低,但也不是说完全杜绝,急售情况下债券价格也可能打折,最后影响的顶多也就是收益率。
就风险上看,截止目前,标准化城投债券这30年间一直保持着零实质性违约,历史上仅出现过7次“技术性违约”,并且均快速解决,短的一两天,最长的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上述标债底层都不是城投债券,又何来打破零违约记录一说。
归根结底还是“地方债”所指的范围太广,有些媒体在报道时,可能是指标准化的城投债券,也可能是指城投非标融资、政信信托、定融等,不同产品之间,风险不一样,优先保障顺序也不一样。
关键还是看清底层到底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