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长和生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长和生活

作者: 李杨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23:38 被阅读0次

01

三岁的小月,刚刚养成了每天睡前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哇.....呜呜...... 嗯呜......

“把玩具放进筐子里,听见了没有?没放好就不睡觉,全部放好后再睡觉。”

哇.....呜呜...... 嗯呜......

“小娃娃放在红色筐子里,乐高放在蓝色筐子里,绘本放在白色筐子里。其他玩具放在黄色筐子里。”

哇.....呜呜...... 嗯呜......

小月一边哭一边往筐子里拾掇玩具。

“错了!乐高在蓝色筐子!”

哇.....呜呜...... 嗯呜......

“错了!小娃娃在红色筐子!”

哇.....呜呜...... 嗯呜......

小月站在原地不动,哭红了脸、哭红了眼睛、上气儿赶着下气儿。

“快收拾啊!弄完才能睡觉!”

小月继续蹲下来拣乐高,放在蓝色筐子里。

优秀的习惯终于养成了!

这个习惯太重要了。如果每天地上都是乱糟糟的,不仅看着不舒服,长大后也会不收拾学习用品、不整理个人物品,变成一个懒散的人。那样的话,一生都会是散漫随意、邋邋遢遢。更别提有什么出息了。

小月妈妈坚持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直到今天,朋友坐我车的时候大跌眼镜,看到副驾驶车座上碾碎的的饼干渣,座椅下的饼干盒、塑料袋、空瓶子,她笑着说:

“你这性格可真是够‘随意’!”
“天啊,你还觉得自己是个‘自律’的人!

我笑得前仰后合。我说:

“我根本看不见它们!真的,要不是你上车,我根本看不见它们。我平时从没主动去洗过这辆车,只有我先生想起来的时候去帮我洗一下。哈哈哈哈哈....

我没觉得自己被批评、被笑话。我这种极矛盾的两面性如此和谐地共存于我一身,不是挺妙的嘛!

02

小学一年级时,是云云妈妈最为焦虑的一段时间。

那阵子,云云在舞蹈班变得很暴躁,常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抱怨,说自己不想去学习舞蹈了。

妈妈说:

“已经坚持了很久了。不能放弃。坚持才有成效。你要成为一个好身材的女孩,你要有很好的仪态和身姿、这样你长大后别人才会喜欢你。”

云云最喜欢的是绘画。但是妈妈是练舞蹈出身,也要培养她在舞蹈方面的特长。聚焦才能成功。

一次,云云悄悄对外婆说:

“外婆,你能不能和我妈妈说一下,不要让我练舞蹈了?我想学画画。”

外婆说:

“妈妈也是为了你好呀!听妈妈的话。”

为了配合舞蹈训练,云云妈妈决定把云云的音乐素养与同步提升上去。钢琴是最重要的。为此,云云妈妈亲自督导,纠正云云的指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云云的同学也在家练琴,同学的妈妈向云云妈妈取经:

“云云妈,你是怎么跟女儿沟通的?我们家孩子最近不好好练琴了,总是三心二意的,这样下去非荒废不可。”

云云妈妈说:

“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认真做事的习惯。只有做完这件事,才能做下一件事。养成习惯,一切就好办了。你们没养成习惯,孩子大了,更管不住了。”

从上学前班开始,父母没辅导过我的作业。我起初不知道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应该做作业,

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听到以为接孩子的爸爸对他的孩子说:“回家后要先做作业,然后才可以玩耍。”

我记住了这句话,奉为真理。

没有上过兴趣班的我,从来没怪过父母。想学习永远都不晚。

虽然时代变了,但是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机会,更重要的是内驱力,也就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内在动力。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毁了孩子的内驱力、莫不如不让孩子学。

03

小杰进入小学后,一直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孩子。

小杰妈妈担任班级家委会的负责人。她无论走到哪儿,都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工作、鸡娃、家委会都没耽误,堪称完美的妈妈。

几年来,小杰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回回第一,下课后参加各种课外班,书法、钢琴、篮球.....无论学业还是特长,都无人能及。堪称完美的孩子。

小杰按照妈妈的安排,做完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他没有抱怨、没有偷懒、没有任性、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毛病他都没有。

可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快乐,他也没有。

每天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是他一天里最轻松的时刻。

我记得考研那阵子,我才有这样的感觉,白天学习压力太大了,每天躺下来的那一刻,是那么美好、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没想到,很多还在小学期间的孩子们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感受。

我本打算搜集一些中小学生自杀的文字、图片、评论,它们唾手可得。但是它们太直接了,会对我们读者的感官造成很大的冲击。就用这些片断式的成长故事来代替吧!

04

2016年,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老师在参加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时,以《时代空心病和焦虑经济学》为题做了一次主题演讲。

他说: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特别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很多家长把自认为有“问题”的孩子送到医院心理科或心理咨询师那里,请专家出手帮忙解决孩子的问题。他们没看见,孩子的问题背后,是整个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和社会的问题。

徐凯文老师当初提到的“空心病”,已经越来越提前了。

在我看来,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使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教育帮助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确认自己、拓展自己。然后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找到个人和社会的交集,一边实现个人独立、一边实现社会化,既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很多父母用自己的逻辑教育子女,而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漠视孩子的自我表达。很多老师以分数和排名论英雄,而看不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不良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弄丢孩子的自我,造就了许多的“空心病”。

这些父母、师长,往往也是弄丢了自己的人。他们就像是戴上了厚厚的套子,活成了被成功的厚套子包装的套中人。

由于套子实在太厚了,面对孩子的顽皮,创意、活力,他们没办法给予肯定;面对孩子的哭泣、央求、不满、委屈,他们也无动于衷、近乎冷酷。

无法做自己的孩子,只能做父母的乖宝宝。他们变成了套中的孩子。

家庭,应该是一个人可以做真实自己的地方。一个人是否真实,是否按照本心生活,不仅仅折射出个人的勇气,也反映出他从小家庭教育的接纳和宽松程度。

很多孩子,无论在哪儿都不能做自己。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着丰富的心灵,多彩的个性、活泼的生命力,而不是得上“空心病”,不用为了“为什么活着”这类问题而困惑,

尊重个体的个性、看到个体内在的需求,把孩子放在考量教育行为的第一位。

一位妈妈说:

“我如果不逼着她练琴,她过去几年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现在我对她宽松了,长大后她说不定会埋怨我。但是如果我现在逼她做这件事,就像朗朗的父亲那样,未来她说不定会感激我。”

很多人认为,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不快乐的成功人士、还是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

为了子女能成为人中龙凤、牺牲掉一部分童年快乐也在所不惜。

他们忘了,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快乐的普通人和快乐的成功者。

我想,大部分人都希望孩子成为“快乐的成功者”。

这需要我们重新定义“成功”。不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什么样的人才是成功的,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学生。

如果说成功有一个定义,我最喜欢的定义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无戒学堂,日更)

相关文章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长和生活

    01 三岁的小月,刚刚养成了每天睡前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哇.....呜呜...... 嗯呜...... “把玩...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生活在这个处处都要照顾别人看法的时代,我们早已不再是最初的那个自己了。今天我们是过着我们能过的生活而不是我们想过的...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自律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几天时间看完了『斜杠青年』这本书。原以为和其他看过的目的性书籍一样,很快可以看完并总结。实际上花了不少时间在阅读及...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一天没写过文字了有点生疏哈哈。 18岁的今年我初次遭受社会的毒打。 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终于坚定2年后辞职,此段时间...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经历多了,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喜欢就好,无须在意别人的看法。 上学时候最大的失误,是选择了大部分同学都选择的理科。只...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真正的爱自己,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今天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做自己热爱和欢喜的事,用自己的方式,活好平凡的每一...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学习和生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学习和生活~ ...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摘抄

    各种好看又美味的咖啡和甜点,可以把整个人陷进去的沙发,摆满了书的书架,生机勃勃的盆栽,精致的摆设,舒心的音乐,明媚...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关于自己 之前总是天真的认为大学生活是向小说中那样美好的,可以躺在操场上无拘无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长和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tq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