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常言说得好:“拿的起,放的下。”这句话的理论性较强,但是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拿的起的人很多,能够放的下的人却寥寥无几。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个亲戚家举办的升学宴。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有人私下里查了一下,一共有40多桌。这么多人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很多中年人都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移居到外地。久别重逢,众人互相之间嘘寒问暖,这便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汇。
就在大家兴高采烈之际,有人喊了坐在墙角处的一人,众人的目光转瞬间凝聚在他的身上,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刚退休八年的李老师。
此时他目光呆滞,机械地向别人点头,自己却是一切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李老师一向性格开朗,非常健谈。曾有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吓掉魂”的打油诗,现在竟然是唉声叹气,这到底是怎么了?
大柱子悄悄地问了一下李老师是否是身体出现了不适,对方摇头。但他感到好奇,不断地追问,但李老师还是三缄其口。还是大柱子的媳妇儿有心计,她叫上李老师,把他拉到了一旁,不断地与他交谈,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李老师的心结是:他的退休金是5800元,但是本月到手的却是4350元,其余的1450元去哪里了呢?
大柱子夫妻两人顿时吃了一惊,他们连忙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养老金连年上涨,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减少,这种惊讶确实在情理当中。
李老师说自己问过其他同事,他们的经历也都类似,估计这是有关部门资金不足所致。
还是二胖子见多识广:“我在外地打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公司劳资科的。他说过,将近二十年来养老金连年上涨,但是现在也不排除个别地区有适当下调的可能,这都与当地的财政收入有关。不过这种下调是有一定规划的,只是针对高水平养老金做适当调整。那需要有统一规划,不是想调就调。另外他还说以后的养老金可能需要做少许均衡,目前养老金反差巨大,有人月入8000多元,有人月入不到2000元。均衡之后有利于每个家庭都能过上稳定的生活。”
说话间早已开席,20分钟以后李老师邻桌的一位老者已处于微醉状态,他与众人干杯之后,诗意大发:“我叫欧阳福,童年吃过苦;自打退休后,腰包年年鼓。闲云又野鹤,学会广场舞。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愿我百年不入土!”
上菜的三良子听得不耐烦了:“这个人说话真没水平,这里面有不少农村人,他们的养老金每月不到200元,欧阳福每月5000多元。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正是狂人变老了!”
三良子媳妇儿在席间小声嘀咕:“这话说的让人堵心!我们八零后每月交养老保险1000多元,我们五个人交的钱才够他一个月开的公资。在再活30年才能到100岁,照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年轻的人怎么活啊?是不是玩累死了!”
二胖子接着高声喊道:“我现在背一首词,以助酒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福马上赶到气氛不对,他匆匆地放下酒杯与众人道别,尴尬地离席而去。散席以后,大家纷纷劝李老师,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把它花在刀刃上。如果因为收入下降而影响身体,那损失就大了。另外还有一部人比你下降后的工资还低,他们都能正常生活,你怎么就不能呢?
这一席话让李老师很是感动:“我明白了,我要学会放下,不能生活在惯性思维当中!”
如何才能看得通透?请看下面这首打油诗:起点是娘胎,终点是寿材,中间是人生,钱财是纽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