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公司的核心资产,其实没法写进资产负债表,比如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和用户网络,请问这样的资产你还知道哪些?对于此类有形资产较少的公司,如何衡量他们?
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大多还是在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一些动态数据:比如1. 零售行业,现在公司销售模式的线上用户及线下用户分布;2.知识付费行业,比如我们正在上的九斗课程,极大影响用户数量的领域IP及其影响力;所提供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用户粘性及活跃度;
对于此类公司,用户是其最主要的资产之一,虽然报表上无法体现数据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其用户数据到用户消费的转化率来衡量企业产品质量和受消费者的喜爱程度。比如APP的日活用户数量到单个用户停留时常,再到用户客单价,以及一个周期内用户的消费金额等。也就是一个从用户到有效用户再到客户的时长,及其消费的金额都成为衡量企业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
零售业、金融业、互联网
实行O2O业务的银行,更关心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用户分布;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不同时间节点的APP下载量和浏览率,对于业务的影响更为关键。
但是朱磊强调,无论是何种企业,制作第四张报表的共性,都在于要抓住“一个核心,三个要素”——以用户为中心,基本框架则离不开“用户数据分析”、“渠道数据分析”和“产品数据分析”这三个要素。
老师分享答案:
@文二路 这样的资产我想到的是创新药公司研发的新药,以及一些科技公司开发的新技术,像这类新药和新技术不会以专利的形式发出,因此都无法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里,但这类资产确实这些公司的核心,赖以生存和获利的有力工具。我觉得对于这类公司,对于其核心资产价值的评估需要深入到该公司和该行业进行研究,比如某公司主要进行某类创新药的研发,那么要对其一些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首先要能够有渠道得到该公司的具体研究情况和相关成果,其次要对该公司所处的药物领域非常了解和熟悉,知道该领域需要什么样的新药,最后才能根据需求和技术成熟度评估得到该公司这类资产的价值,总的来说,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信息收集能力,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说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
举出了特别典型的例证,也说得深入
不过最终还是得利用绝对或相对估值法去得出一个判断
@粥喵喵 1. 企业品牌资产 例如白酒里的茅台,汽车里的ABB等等。 2.人力资源资产 尤其是一些对企业贡献和影响都巨大的Rain Maker,最代表性的就属于乔布斯了,乔布斯休病假的消息都能引起苹果股票下跌。 3. 特许经营权 在一些垄断行业,如国内的烟草,能源,证券等等,都有着高度的牌照垄断,能拥有经营权通常都混得不错。这一类特殊经营权也无法再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
题目做了半套,写得不错,可惜不完整
@十二 就轻资产类公司而言,典型如公关类、广告类、互联网类、游戏类等公司由于其有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低,公司价值更多体现为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持续研发能力、业务拓展力、渠道覆盖度等无形资产。 公司价值评估有收益法(DCF估值)、市场法(PE/PB/PS估值)、资产法(各项资产评估价值加总)三大类评估方法。轻资产类公司有形资产占比低、无形资产实际价值难以评估,因此在并购估值时通常都不使用资产法,比较常用的是以收益法作为评估基础,同时辅以市场法进行交叉验证。 轻资产类公司股权账面价值通常都比较低,公司价值主要体现在著作权、管理团队、推广渠道等盈利能力上,在进行并购价值评估时通常都会使用收益法,实际交易价格也多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DCF估值法的难点在于业绩增速等多项指标的估计,需要非常专业的行业研究能力,普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他机构的报告进行一致性预测,对这类企业的业绩增速进行判断。 近年来轻资产类游戏公司如掌趣科技收购动网先锋、博瑞传播收购漫游谷、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大唐电信收购要玩娱乐、浙报传媒收购杭州边锋中,最终交易价格都是以收益法评估价值为基础。
--------
收益法也容易被玩坏哈,没办法,并购都是冲着盈利能力的,也特别容易有忽悠的情况。
@ZWEIG 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大多还是在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一些动态数据:比如1. 零售行业,现在公司销售模式的线上用户及线下用户分布;2.知识付费行业,比如我们正在上的九斗课程,极大影响用户数量的领域IP及其影响力;所提供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用户粘性及活跃度; 对于此类公司,用户是其最主要的资产之一,虽然报表上无法体现数据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其用户数据到用户消费的转化率来衡量企业产品质量和受消费者的喜爱程度。比如APP的日活用户数量到单个用户停留时常,再到用户客单价,以及一个周期内用户的消费金额等。也就是一个从用户到有效用户再到客户的时长,及其消费的金额都成为衡量企业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
--------
很好很好~~
以上几位比较有代表性,都有涉及我心目中的答案。
可口可乐的财报当中,资产数额肯定无法反映它持续的变现能力,全世界平均每天要喝掉20亿瓶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总裁还曾经骄傲地说,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在一夜间被烧毁,他也可以在第二天让所有工厂得到重建。
这来自于品牌价值,美国《商业周刊》2005年对可口可乐品牌价值的评估是673.9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当年度的上市公司财报总资产294.27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事实上,从2005年起算,到2018年三季度为止,可口可乐的自由现金流正好是差不多673亿美元,而且这还是在全球碳酸饮料市场已经走了超过5年下坡路的情况下。
老实说,眼下的财务制度,是适合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但以商业模式的日新月异,有形资产是越来越难以衡量公司价值的。
可口可乐的品牌护城河,也就是抢占消费者心智的能力,保证了它长盛不衰的表现,也使得自由现金流方法能得到相对靠谱的品牌估值。国内类似的案例像老干妈也是一样。茅台的品牌也很值钱,然而因为有经销商的问题,有很多利益纠葛在里面,反而没办法这么笃定去评估。
所以落实到方方面面,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去衡量无法计入有形资产的核心资产价值。
比如互联网就要看用户数,用户价值,这个有些同学提到了。从注册用户数到月活跃用户数(MAU),再到付费用户数、每用户收入(ARPU),是个漏斗的关系。这种公司的估值从P/MAU,进入到市销率,再进入到市盈率,有个渐进式的过程,而基于净资产的市净率则无法进入这个估值体系当中。
比如医药就看研发投入。(研发入资产,也就是资本化,反而不是我们乐见的,而是希望做为费用存在)
然后我们也可以看ROE,前提是ROE不能靠资金推动,或者靠短期的产品提价。
如果排除上述情况,ROE高的,就比较有可能是无形资产和商誉在里面起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