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法王噶玛巴纽约「佛子行」课程_系列五之二

2018年法王噶玛巴纽约「佛子行」课程_系列五之二

作者: 梵心正应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8:50 被阅读0次

首先要和大家说一声午安!早上我们说到三士夫道之中,中士夫与下士夫在《佛子行》这部论典中简短提到的部分,这部论典对于上士夫部分讲述比较多,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授的偈文。

在下士夫当中主要提到,「如果一位行者畏惧三恶道痛苦而断除各种恶行,这就是下士夫最主要修持」,虽说下士夫修持有许多种,但可以总结为这一句。而中士夫则是「观察到三界本质为苦,因此希望需求解脱」。上士夫的主要修持,则是「空性和大悲合而为一的修持」,透过此修持,而从轮回和涅槃两边都出离,而证得遍知佛果位。

■上士夫道

「上士夫道」分为两部分:

(一) 发起菩提心,

(二) 从事菩萨行。

而在(一)发起菩提心的面向上,又有两部分:

发起世俗菩提心,

发起胜义菩提心。

■发起世俗菩提心

观修发起世俗菩提心部分,主要是第十和第十一个偈文:

自他平等

无始时来悲悯我,母等若苦我何乐?

为渡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10)

自他交换

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

故于自乐他诸苦,修正换是佛子行。(11)

这两个偈文当中,主要谈到我们在定中、座中,也就是在一座法、一段时间中,可做的观修:「自他平等」或「自他交换」的修持。

例如第十个偈文中,我们看到众生的苦而生起大悲心,希望将快乐分享给他人而生起慈心,并承担他人的苦而生起悲心。同时在最开始时,了解到他人想要离苦得乐和自己是一样的,因此练习「自他平等」的修持,借由修习「自他平等」,承担他人痛苦。

总结来说,第十偈和第十一偈偈文,是谈到观修世俗菩提心时,在座中的修持。

■「转违缘为道用」的四种状况

接着从第十二句起的四个偈文,是「下座后」,也就是「后得」,当你离开蒲团、佛堂,回到生活后,也不应忘记佛法修持。这里谈到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要如何面对,共有四种情况,教导要如何将不想遇到得情况转为道用:

12. 身财遭夺时

纵彼因贪亲盗取,或令他夺一切财,

仍将身财三世善,回向于彼佛子行。(12)

这是教导,被他人抢夺时要怎么做。

13.无过受害时

吾身虽无少过咎,他人竟来断吾头,

于彼还生难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13)

这是说,当你遇到冤枉痛苦时要如何去面对。

14.谣言中伤时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

吾犹深怀悲悯心,赞他德是佛子行。(14)

这是说,当别人中伤你,导致有不好名声时,要如何转为道用。

15.公然侮辱时

纵人于众集会中,攻吾隐私出恶言,

于彼还生益友想,倍恭敬是佛子行。(15)

这是说当别人诋毁你时,要如何将逆缘转为道用之法。

这四个偈文分别谈到,四种你生活中遭遇不想遇到的状况,这其实很常见,人与人相处时,常常会遇到逆境、褒贬、苦乐等,重点都在于遇到时不要贪执,同时将逆缘转为道用,成为你修持的助缘。

这四个偈文这样念起来容易,其实要做到是很困难的,的确,要当一个菩萨并不容易,尤其当如果你不具备勇气,面对生活中突发其来的逆境、不可抗拒的苦或乐等状况时,若你不能忍下来,或过于贪执,都是无法成为菩萨的。菩萨需要具备勇气与信心,可以说是无因不成,并不是大乘行者就会自然成为菩萨,这是需要慢慢地、逐步练习的。

■「难忍能忍」的两种提醒

接下来两个偈文,谈到某些难以忍受的状况时,也要面对及转为道用。

16.恩将仇报时

我以如子爱护人,彼若视我如寇仇,

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16)

遇到以怨报德时,也要忍耐下来。

17.遭受欺凌时

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

吾亦敬彼如上师,恒顶戴为佛子行。(17)

当遇到不如自己者,不论是学问财力上都不如己,却轻视自己时,也要忍辱下来。

■贫富不忘佛子行

接下来两偈文,则是分别谈到,无论贵贱贫富时,你都仍要坚定保有菩提心,都能够坚定利他,不忘失自己的佛子行。第十八个偈文是说,贫贱时不忘佛子行;第十九个偈文则谈到,当生活好时,也不忘佛子行。

18.贫病魔扰时

虽乏资财为人贱,复遭重病及魔侵,

众生罪苦仍取受,无怯弱是佛子行。(18)

19.富贵闻名时

虽负盛名众人敬,财物量齐多闻天,

当知荣华无实义,离憍慢是佛子行。(19)

■贪嗔转为道用

第二十及第二十一偈,则分别谈到要将嗔心和贪心转为道用,

20.嗔心起时

倘若未伏内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

故应速兴慈悲军,降伏自心佛子行。(20)

21.贪心起时

五欲品质如盐卤,任几受用渴转增,

于诸能生贪著物,顿时舍却是佛子行。(21)

指说我们对于喜欢者生起贪心,对不喜欢者生起嗔心,无论何时,你都应不忘失菩提心,但我们常会因为烦恼生起而忘失菩提心,这是不行的,我们随时要多去观察自己的贪心和嗔心,知道贪瞋是不好的而去断除,之后在生活中生起贪心或嗔心时,都能坦然面对,将其转为道用。

以上就是「世俗菩提心」部分,接下来会谈到「胜义菩提心」,这部分明天再讲。

■谢谢众生,帮我实践佛子行

今天谈到世俗菩提心,这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在讲的都是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主要在讲证悟空性的智慧。当我们讲到「菩提心」,主要讲的是世俗菩提心的部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网路世界,人和人的距离其实比起以往,是更加紧密,相互的影响也更加真实快速,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到底是如何影响对方?其实可以快速地、真实感受得到。

当生活中在这时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佛子行中讲到重要一点,也就是「众生」,众生和你息息相关的,在这时代,很容易了解到,我们不是独立自主的、不需要依赖他人的个体,这就是佛子行要教导我们的、众生和我们自己的关系。

「生命之间彼此息息相关」是极为重要的体会,若连这点都无体会,我们会更加痛苦,因为如果很自私、佛法用语就是「我执很重」的话,就会制造更多痛苦,世间难以和平。要关爱自己,但不应过度或偏执,因此佛子行中最重要观念,就是「生命彼此息息相关」,这是必须要有的重要观念。

■座上好好练,遇到才做得到

为帮助我们能常常保有这种「众生生命息息相关」的了悟,我们必须要在座上不断练习「施受法」,在生活中面对问题、将问题转为道用。

「施受法」、「自他交换」法是一种观想,往昔祖师也提到,有些人仅是观想,但也有人真的能做到。过去有些祖师真的能将他人痛苦领受过来,但对一般人而言,施受法主要是帮助你在座中练习、熏习自己,将快乐给予他人、领受他人的苦,随时有这样观念、练习、准备好,生活中遇到时,才做得到。

不然,在座中会观想领受他人的痛苦;但当实际上遇到问题时,都把痛苦给别人,或带给他人很多痛苦,因此在座中养成很重要,在生活中才用得上,也就是在生活中要练习面对和运用,在「座中」和「后得」时,要同时并进,这是很重要的。

■给菩提心机会,不给烦恼借口

以我自己为例,很多人认为我是噶玛巴,有这么大名号,应该就是佛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菩萨吧?其实以我个人感觉来说,我自己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还比普通人更多麻烦,事实就是如此。我一生问题比较多,生活中遇到很多起起伏伏的状况,可以说是「装得是噶玛巴」吧。

很多人总是问我说,你遇到这么多考验、问题,你到底如何处理、度过?背后感觉是认为我修行一定很好,才做得到。我只能说,一个人不修怎会有修行?我只有一种状况,就是「我没有选择」,因为我被称为噶玛巴,自己只有面对,不能逃避。

当我们谈到修行时,常会想要逃避,当贪心嗔心生起、他人横加褒贬、顺逆境界起伏时,总想要找借口,但修行最重要一点是「不要给烦恼机会」,只有面对,不要找借口。

我们只能给菩提心机会,不能给「生起烦恼」机会或找任何借口,你不能逃避,只能面对,这是我的身分告诉我的,我只能接受、只能面对。一般人很容易找个借口,为烦恼找出路,虽未必正确,但总编得出来一些理由,这样欺骗下去,最终会骗得自己不会有任何进步。

■该担心的是「做不做得到」

有人可能这次会期待我会给予精辟讲解,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首先自己有点担心三十七颂内容很多,会讲不完。其实一个具德的上师不会担心内容讲不完,比较担心能否做得到。所以我有这样的担心,代表我不是一个好的上师。

另外也要看听法大众的情况,有时对于一些弟子在时,某些环境、不同听法众时,会泉涌一般地讲出很多内容;但有些弟子、法友聚在一起时,似乎就不会想要讲很多,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弟子的问题,就是脑子空空讲不出来,总之这次不会讲特别多。

(法王转为讲英文)我已经离开大概有印度一年,在美国大概八、九个月,满长时间没有给予教学,主因就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讲授任何佛法,这可能是我最主要的问题吧。

像是今天要教授《佛子行三十七颂》时,我似乎应该要讲多一点,但有一些担心,怕会讲不完,真正的好上师担心的是「是否会做到」,因此会有讲不完这样的担心时,代表我不是好上师。

在唱诵《了义大手印祈愿文》、〈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长寿祈请文〉及〈回向文〉后,圆满第一天的第二堂课。

附注:本文所引偈颂,为法王噶玛巴著作《法王教你做菩萨》所用译版,即严定法师译、如石法师修订版,与现场法本稍有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法王噶玛巴纽约「佛子行」课程_系列五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xk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