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仅谈8岁以下孩子的“玩”与“学”。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同意一个教育理念: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应该多玩。但同时却也发现许多无奈:花钱买来的玩具,只玩了十分钟便失去了兴趣;陪孩子玩是一件很辛苦并令人厌倦的事;我们希望孩子从玩中学到些什么,但却无从下手.....
首先要承认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都确认了孩子天生喜欢模仿、观察、说话、建造、扮演、操作等“游戏”,在他们看来,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是“玩具”。其实,“玩”是成人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对孩子而言,那些活动是在“学习”,是在“探究”,他们在“做中学”。
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总是需要直接经验为基础,这些活动为孩子提供和积累了直接经验。但若仅仅迁就和放任孩子的兴趣,毫无组织的让孩子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玩,那孩子就没有生长,没有训练和知识的因素,活动就真的仅仅是玩而已,而没有了教育性。
学校具有专门为孩子创设的环境
对于低龄儿童而言,学校通过活动或作业组织学生学习,及通过活动或作业组织儿童“做中学”,采用与儿童从生活中获取的最初经验尽可能相类似的方法扩大儿童的经验。家庭中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并非专门卫孩子的生长而经过专门选择的,孩子从中能够学到的东西是偶然的,而学校有专门为孩子创设的环境,通过将孩子在家庭中做了但又做得很少的事情系统的、大量、适当的做,以延伸和拓宽孩子的经验。
活动需要设计、组织、指导、控制
例如煮鸡蛋,如果孩子只是按照要求把鸡蛋放进水里,煮三分钟再拿出来,这样的活动虽然也能积累孩子们的直接经验,但使得这一活动更像劳动。学校设计的学习活动----煮鸡蛋,会要求孩子用不同的水做实验,看它何时达到烫手的程度,何时沸腾;会研究食物的价值、菜单、价格、烹饪等问题,此时,厨房变成了实验室,煮鸡蛋被赋予教育意义,以为它不仅仅是煮一个鸡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