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外地亲戚打电话说:她已在Hang州XX机场,准备上飞机,来我所在的城市(也是她原先所在城市和她曾读了5年研的地方)去医科大学进行校招,我自然一口应下接待她的任务。临上飞机她还发微信告诉说:已经上了飞机,实时上午10:26,到达时间12:15。
我自夸一下,居住Ji场,这样迎来送往的事情平时不少,而且我都会在事前安排妥当,送行就不用说了,即停即走这是规矩也是常识。接站我一般是让对方落地给我信息,下飞机到提行李15分钟左右,说好哪号航站楼,二楼几号门接一般万无一失。
我是12:00点按时坐到车里,但等落地消息,稍侯15分钟就立即出发。不料半点了也没有声响,发动车慢行至半道一个可停靠的位置继续等,眼看时间过去20+分钟,打亲戚电话仍在关机状态,只能说明还未落地。
人在内部就有一些便利,我拨打了公司地服经理电话,虽说不知哪家公司航班,他也想办法帮我查到了,说是马上落地,果然不过两分钟接到亲戚电话,总算心里踏实了。
接上她路过一家场内中等评价饭店,中午人不多,选一安静角落坐定,自然我尽地主之谊,拿过餐单要她点,没想到离开家乡十多年的她依然青睐家乡味道,服务员一边记一边重复:打卤面、炒灌肠、葱爆羊肉、牛肉炖土豆,听的我只想笑,难道西湖边上这么多年也未能改变一个人的口味。
食客不多,上菜还算快,这会儿我俩边吃边聊,我问她:“校招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像你们这样虽说是经营不错的民营医院(分院)也可纳入正规计划,与其他性质医院平分秋色,选时进校招聘吗?”她说:“我们算着手晚点的,一般在2——4月,因为人手紧,才安排到现在。”我有点理解他们了,平时通个话都是三言两语结束,我没啥事不会打扰她,知道一人要顶几人用是他所在单位机制决定的。
饭毕,已近14:00,我领她到家里休息,正好队友上班去了,也不存在什么不方便的。下午15:00,我给单位打过招呼,开车送她到市里一家酒店,准备次日的招聘工作。
一路上她也才腾出时间说了关于校招的一些事情,这些内容我平时很少接触到,因为工作与校招没有什么交集。
跟着导航走,不知为什么平时不怎么拥堵的快速路也行车缓慢,直到行了数公里后才发现前面有一出事故,造成车辆缓慢通过。正因为慢了,就有更多时间说到她的校园招聘:“往年也有提前做这项工作的,只是招时毕业生都有各种想法,他们一般也不拒绝民营,现在人们观念变化大,就业多元选择已经普遍被接受,而且有的愿意奔南方城市,想要离家开启自己独立闯世界的理想之旅;也有的愿意接受民营竞争激烈的考验;更多的单方认为民营的利益分配灵活,有可能比传统单位收入要好等等。”
但任何地方都没有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获取的。她接着说:“头几年招去的有留下来的,也有觉得与自己预想有差距而逃离的。我们招聘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尽量在充分筛选的基础上不会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和感情,还要考虑费用投入。”
“那你这次准备如何搞?”
“我已邀约所要专业的几位导师,晚间一起进餐,好在当年我的导师还在岗,她帮我约了其他两位,大家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名下研究生的状况,推荐一二给我,当然也要考虑人家本人意愿,咱们最好把工作前置,做到胸中有数。”
说话间她到了地方,我掉转车头回去办公室打卡退班。
次日晚她坐21:03的航班返回自己所在城市,由于把充电器落在我家,下出租我接上她直奔Hou机楼,时间紧凑,就只问了她效果咋样?回我“收了十多份简历,回去向上汇报,多方面筛选沟通,能留下几名就不错了,这已是不言而喻的规律。”
这就是我一个圈外人对校园招聘的初次认知,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窥斑见豹的规律是可以广泛联想一下的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