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十五,孔子周游列国

五十五,孔子周游列国

作者: 锦莉 | 来源:发表于2024-08-29 21:32 被阅读0次

    51岁在鲁国从政,真的表现很优异,但为什么55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被鲁国本国的贵族排斥,因为他想限制贵族的势力。 二就是被邻国齐国忌惮。夹谷之会的齐景公死了,晏婴也死了,齐国人才调零,忌譸鲁国的发展,就使离间计让鲁定公和季桓子疏远孔子,

    套路很老套,但是很管用。美女加财宝。 孔子还是有些清高的,当季桓子故意不把有象征意义的祭肉分配给孔子,孔子哪里能受得了这样 的屈辱,愤愤然率领弟子离开鲁国,他一路上走得很慢,还是期待国君派人来给他一个台阶下的呀。毕竟故土难离呀。但是季桓子派来的人却故意刺激孔子,孔子终于知道,鲁国确实是没法再呆下去了。 他有他的骄傲啊。

    在2500年前, 55 岁,算是年纪大的,何况又是这种情况下的离开故国,不用想,肯定心情委不好,那时又不象现在,有车开,有旅店,都是车拉人扛,真是累累如丧家犬呀。

    原来是往齐国,齐国在鲁国的东边,这次肯定不能去齐国, 可不就是这个齐国使离间计逼孔子和鲁定公季桓子反目成仇,那再咋的也不能去齐国呀。

    于是向西,去卫国吧。 一是卫国当时是比较定定的,卫灵公掌国38年,比较安稳,再加上当时的一些人才,象蘧(qu)伯玉老了,史鱼已经死了, 孔子认为此时卫国人才缺乏,自己或许可以有施展的空间,二是因为蘧伯玉是他佩服的人,也是他的朋友, 还有一个原因是子路和当时卫国宠臣弥弥子瑕是连襟。也可能是子路怂恿了。 我觉得 以子路的性格,真有可能是他建议怂恿。

    然后,卫国就华丽丽登场了, 作为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个国家, 孔子在卫国实际上呆得并不很舒心。

    以往去齐国的那三年, 至少还是和齐景公有过交集。还是感觉有合作的可能。

    但是在卫灵公这里,卫灵公只是单纯知道这个人名气大,不要太怠慢了,只要给敬重就好了。再加上孔子来卫国之前,是在鲁国担任要职的,于是,卫灵公就询问了孔子在鲁国时的待遇,给了孔子和在鲁国一样的生活待遇。 这可远远不是此时孔子想要的。

    卫灵公当年年纪也比较大,比较保守,再加上有人的小报告说: 孔子来卫国,可能是不怀好意,你看他那么有能力,又带来这么多弟子,什么人才都有(子路,子贡,颜回。)会不会是有什么企图。

    那站在卫灵公这一方考虑, 他就不得不小心。卫灵公就找了个叫公孙余假的人监视孔子。 这个人的特工水平又太差,太直接了, 但凡孔子出门进门的,这个人就象膏药一样跟着。 那你想想,这也太别扭了吧。 换谁也受不了。 何况孔子本就是因为在鲁国被无视排挤从而想在卫国有所建树,就算是有企图,也受不了呀。 于是呢。 孔子又带领弟子们离开了卫国。

    55岁,第一次过卫国,没呆几个月。

    出卫国,一路上就有许多经历了。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的人与事,一定会对他的思想产生影响,甚至会有动摇,但是,孔子最终还是坚定了他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认为“仁 爱人”是正确的。

    故事一:出卫国,走得仓促,和弟子们走散了,子贡询问路边的人老师的行踪,人家就笑话说那个象丧家犬的人。 孔子听了这话,反而只是笑笑,说,长相可能会形容错,但是说我象丧家犬,倒是一点不错的。 自嘲且大度。

    故事二:孔子出卫国,出了被人嘲讽象丧家狗的东门,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时,碰上这里闹乱子, 春秋前半段,各个国都在自己搞发展,并没有很大的战争,春秋战国是后期的事。这个地方在闹乱子。故事桥段都差不多。卫国贵族公孙戌占领了匡城这个地方。那肯定卫灵公要出兵抢回来,所以,那个地方是有些混乱。再加上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就给人形迹可疑,好巧不巧,赶车的弟子还指着城缺口说:“从前我和阳虎就是从这里的进城的。”   妈呀,这真捅了马蜂窝,公孙戌的人认为这一伙人是阳虎( 阳虎以前提得比较多,是鲁国贵族季氏门臣,后来被驱赶出鲁国,逃到齐国去了),阳虎原来带兵来骚扰过匡城。 

    于是,孔子被匡城的人包围超导来,整整五天,不让他们走动。《论语》中有一段话就是这个时候讲的,就是颜回因为走得慢,掉了队,这个时候赶上了老师, 孔子一见颜回就说:

    《先进 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因为被围,情况其实还是很有些危急的。弟子们就有些恐慌 了。孔子镇静如常,一如即往地教学、抚琴,还安慰弟子们。用的是天命的安慰。原话如下:

    《子罕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是孔子认为自己是有使命的,认为这些小波折小磨难对他不会伤害,认为匡城的这些人不能把他咋样 的。 

    实际情况是如何脱围的呢,是他的一个弟子叫公良孺的,他是带着五辆车来跟随孔子的,人很高大也很勇敢,他站出来战斗,这下,匡城的人又害怕了,公孙戌才出面和孔子谈条件。最后达成的条件是如果孔子他们不要回卫国,就可以让他们走。 孔子答应了, 这样,匡城之围才算是解开了。

    我前天看了《志愿军 之雄兵出击》 关于朝鲜战争抗美援朝的这部电影,在前方战线上将士们浴血奋战,后面外交谈判紧张进行。 没有实力,连会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 ”在战场上不能拳头拿回来来的东西,不要指望在外交谈判桌上得到。“实力才是一切。  

    给大家分享几个时间节点。 你可以从中看出老美的嚣张,新成立的新中国被逼不得不应战的悲壮和决心 

    1950年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国。3 月回到北京中南海,

    1950年6 月25,朝鲜战争爆发,南北朝鲜开战

    1950年6月27,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海空军支持南朝鲜对北朝鲜进行无限制打击,同时宣布为了太平洋安全阻断台湾海峡

    1950-7-1 朝鲜战争 ,水原激战

    毛主席下令13兵团16万人全部回东北,组建东北防卫军有备无患。

    1950年9月15晶,美国在仁川登录, 轰炸东北,投掷燃烧弹,再假模样 道歉,中国不接受就扣帽子影响国际形势。

    1950年国庆,再次讨论战争, 周总理说:因为只有打赢了, 中国才能生存下去, 两难情况下的决定。

    1950-10月,恩来总理请示苏联空中支援,斯大林拒绝

    1950-10-7,美国突破了三八线, 三八线就是分界线,相当于入侵我国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过鸭绿江

    战争策略要求首战告捷。 1950年10-25日,歼灭南进场一加强连,

    1950年11-24,麦克阿瑟宣布圣诞结束全面战争,美军将凯旋回度圣诞。

    此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令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战役,长津湖,水门桥,松骨峰,。场场都是用专硕愿军的生命打出来的。

    1950-11-25,毛岸英牺牲

    同时, 1950年11月28日,中国特派代表团参加第五次联合国大会(也是中国第一次亮相联合国大会)

    与此同时,三所里阴击战,龙源里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打断美军撤退的图谋。

    用拳头争取不回来的东西,不要指望在谈判桌上拿回。

    孔子的信念也很重要,支持弟子们莫要崩溃。这在有无之间就达成一个奇妙的平衡。假如公良孺一开始就勇敢的战斗, 我猜肯定打不过匡城当地的武装,毕竟人家人多,又在人家的地盘。但是几天之后,用一种拼命的架势来干仗,匡地的人又感觉没必要跟一群没实际威胁的人战斗。 大家细品,是不是。

    孔子从鲁国到卫国,离开卫国本来是想去晋国的。晋国在当时属于是一个大国。 类似 齐国的国力。晋国也是贵族当权,情况和当时鲁国很象。晋国当权的是赵简子,正当孔子要过黄河去晋国时,听到一个消息,说赵简子杀了当时的两个有贤名的人(鸣犊和窦犨),孔子当下就打消了去晋国的念头。 这时,他又讲起命来了, 他认为赵简子是依靠这两个人出谋划策才掌握了政权,却回头把他们杀了,孔子说杀了幼小走兽,以后象麒麟就 来了, 其实他是在变相表达自己不想步这个后尘,认为赵简子这样 的人,不值当共谋政治抱负。

    因此,孔子停下来,作了歌曲《陬操》,再不肯去晋国了。

    (历史上没啥新鲜事,当下其实也汉啥新鲜事。当年,孔子在鲁国时,发生的那些贵族夺权的事,此时在晋国也正在热辣滚烫上演,赵简子和范氏、中行氏互相 攻打,赵简子的家臣佛肸也占据了一个城独立,而且佛肸还来请孔子,想借助他的声望。 这和当初的公山不狃简直就是COPY 粘贴。 关键是,孔子居然又心动了。 居然又是被子路泼了冷水。 这也从侧面说明孔子多么想要有一个地方建功立业,发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简单理解,就是出仕,作官。一是为了理想,二是为了生活呀。

     但是,命运的车轮始终滚滚向前,就是不让夫子的使命停在这样的事情上。最终还是没有去的。)

    来看看关于这两段谋反家臣邀请时,孔子的话

    《阳货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佛肸台,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 ,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竖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䩍 食。


    这佐大的地方,孔子也实在找不到合适去哪里,于是决定重新回卫国。 (前来我们讲了,孔子在卫国呆了三个月,因为不堪忍受被 人监视的日子,愤然出走,在经过匡城时发生被困,与当时的卫国贵族公孙戌约好不回卫国,才得以放行。)于是子贡问起这个事情。 孔子说,那个是属于城下之盟,神也不会管这个事情。 

    孔子还是很圆融,并不是那种板端死板,一成不变的人, 挺好,这可能也为孔子后来从事教育事业时, 可以对弟子们进行因材施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很有多样性的思维哦。

    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 还是蛮高兴的,也有些后悔轻信人言,做出派人监视孔子的事情 , 于是这回,他是亲自到郊外迎接孔子, 这个场景, 也让孔子还是比较有面子

    于是,孔子还是住在老朋友蘧伯玉的家里, 这一回,他在卫国足足住了三年,  (孔子现在59岁了, 算起来,蹉跎四年了。)

    孔子再次返回到卫国,一直到59岁,依然没有受到重用

    孔子的祖国鲁国,鲁定公死了, 鲁哀公继了信

    孔子在的卫国,卫灵公老了,不想折腾,表面上敬重孔子,但实际未必。这三年中,孔子被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孔子想谢绝, 但谢绝不了,只好去见了南子。 这件事情让子路很有意见。认为老师有失身份了。

    《雍也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件事情后,让卫灵公也对孔子生了不敬的心思。有时做事就很轻慢, 比如,一起出门,他和南子坐第一车,让孔子在第二辆车上坐,第三车坐着太监,就这样招摇过市游玩。 对于孔子来说,这简单就是一种侮辱呀。 他觉得卫灵公喜欢太喜欢美色了。

    《子罕》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表面看着依旧对孔子很客气,甚至有时还会请教孔子一些事情,比如,他曾经问过孔子要不要攻打公孙戌(就是那个占据了匡城并围困了孔子的贵族, )孔子说于情于法都应该讨伐,卫灵公又说大臣不赞成,还说留 着那做一个缓冲,可以用来应付晋国和楚国,现 在讨伐有没有把握。 孔子建议说: 那个地方的人非常有育恨公孙戌,宁愿死也不想跟着公也戌胡闹,而且说只要把带头的四五人讨伐就够了 。 卫灵公表示说好。 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

    孔子由此知道卫灵公只想安于现状,而且并不看重自己,真的是很郁闷的。这种状态,以当时孔子的努力似乎也不能改变什么。

    他的这种心态,《论语》也有相关的记载。就是当孔子在击打馨时,就连外面一个背草篓子的老人家都听出了孔子从击打磬中体现出来孔子的心情, 听出孔子是一个固执的人,而且唯恐别浅人不行善积德上己,不随意,认为这是何必呢,水深就脱 衣游过去,水不深就撩起衣服蹚过去。 可是当时的孔子还是执迷着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以及得到相应的政治地位执迷着。

    《宪问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己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未之难矣。

    就这样纠结着,这时,卫国发生了政变, 又是老剧本,争夺王位,太子和南子不对付,派人刺杀南子,被南子发觉,卫灵公是爱美人的人,吓得太子逃到晋 国赵简子那里去了。 (你看都是些什么事, 都没啥新鲜事, 相关利益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个时候,卫灵公又想用兵讨伐太子(剻聩),来问孔子,孔子认为这个出兵的理由实在是太不光明正大,而且涉及到邻国强国晋国,又是父子家事,外人实在不好给建议呀。于是借口推托说自己学过祭祀天地祖先,但是关于打仗啥的,没有学过。 从此卫灵公更不喜欢孔子,见面都是眼睛不看孔子, 

    生性敏感的孔子觉察到,又到了要离开卫国的时候。

    没过多久,卫灵公死了,因为在太子逃亡在晋国,本来是由南子的儿子继承王位,但是南子的儿子郢不敢答应, 他说:太子虽然逃亡,但是太子儿子辄还在,应该让他继位 ,于是辄继位,叫卫出公, 这下原太子要和儿子争夺王位。 卫出公继位这一年, 孔子60岁了。

    这样的乱局下,还涉及在晋国的太子,而齐国则支持卫出公,孔子于是决定离开卫国。后来孔子感叹说:

    《子路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说鲁国和卫国真是难兄难弟呀,因为从历史说,鲁国祖先和卫国祖先是辫兄弟,混乱的情形又差不多。 所以才有这样的双关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十五,孔子周游列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ca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