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忘记关窗户,脑袋受了凉,加上睡得晚,早上着实起不来床。
结果社区电话打来,说是有志愿者活动。我一想这要是拒绝的话估计就没下次了,本来还有点头痛的,一下子就抛到脑后了……
本想着如我这般精明的头脑估计可以如鱼得水。结果完全就跟着二愣子一样……
搬桌凳,架横幅,弄半天才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里了解到这此活动的内容:公益磨刀,义诊,按摩以及理发。
这些师傅有的腿脚不便,有的双目失明。他们在许许多多的社区之间穿梭,很有经验。
许是大多志愿者并没有专门的培训,比如我,并没有做好这些师傅的服务工作。原以为非常简单的事情却依旧有太多做的不足的地方。
义工服务百姓,志愿者不仅仅需要服务于百姓,更要服务好义工。
下面是我反思了上午的活动:
我们目前的情况:
- 志愿者少
- 经费不足
- 缺乏科技
我想到的可行性策略:
- 增加报名处(需要一名工作人员):用于登记参加活动的百姓,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需要现到这里报名,拿到一份“凭证”(买点不同颜色的卡纸针对不同活动类型,然后进行编号分发)
- 百姓拿到凭证之后只需要找到相应活动的师傅将“凭证”交给师傅们,从而完成“签到”,百姓需要记住自己的编号,师傅们按顺序叫好就行,如果叫到的号码没有人,则放到最后进行跳过即可。
- 对于有视觉障碍的师傅(比如这次的按摩师傅),可以将报名处放置其边上,将叫好和秩序的工作交给工作人员即可。
如此正常活动除去前期的准备工作,只需要一名志愿者就可以做正常维护的工作。
具体状况说明:
- 考虑到民风不纯,可能有人冒领,可以分发卡片时一次性发两张,一张用于给师傅签到,一张作为身份证明。
- 给师傅签到的卡可以在师傅空闲时做一阶段的收取,师傅可以塞在口袋,从而避免可能的“插队”行为。
- 磨刀这类也可以根据编号进行叫号,优先处理站在附近的百姓,从而满足有些特别急的百姓。
- 磨刀这类考虑到乱拿的问题,可以在报名的时候,由工作人员拍照登记,之后于报名处凭卡片来取就好了。
其他:
我这边的服务意识不足,磨刀的脸盆水准备,饮水准备,以及对于师傅们本身的宣传准备都有所不足。
比如向周围人介绍这些师傅的来历,既能吸引百姓的参与,也让这些师傅们变得更加鲜活。相信师傅们对于做这件事也会更加有满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