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笔记42,九地篇之二,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孙子兵法笔记42,九地篇之二,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作者: 传统经典学习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3-17 22:41 被阅读0次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的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无法策应,大部队和小部队无法协调,官兵无法救援,上下阻隔,无法收拢,士卒溃散,无法集合,即使集合起来,也很不整齐。

    这就靠善于调动敌人,应用各种信号去迷惑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迷惑,才能做到。核心关键就是要让敌人的兵力战斗力分散,指挥控制系统失灵,首尾不能相顾,从而我们可以对敌人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以确保能战胜敌人。

    这一点在解放战争中的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结45.5万人,以精锐主力整编第74师、第5军、整编第11师为骨干,采用“集中兵力,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妄图实现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战略目的。

    针对此,毛泽东主席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国民党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占据了孟良崮的有利地形,我军处于仰攻不利状态,而且向孟良崮增援的10个师多数只距离孟良崮一至两天行程,情况十分紧急。华东野战军严令阻援部队坚决阻住援军,主攻部队经调整部署后,定于15日下午发起总攻。最重要的是切断了七十四师和外界的联系,阻挡了支援部队。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的原则。

    就像毛主席讲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很朴实,确是真理。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方进攻,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

    这里的要害之处,有时候是中军,指挥部所在位置;有时候是粮草辎重,打掉了敌人就会尚失勇气和信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笔记42,九地篇之二,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fs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