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么么
虽然人常说“难得糊涂”,
人活得太清醒会很没乐趣,
但往往在残酷的现实和名利诱惑面前,
“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撇开运气的成分,
保持“清醒”才是获得幸福的钥匙。
1、清醒的人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在见过足够多的世面之前,
鲜有人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更多的人是跟随着这个社会的变化而随波逐流。
听说公务员好,于是去考公务员;
听说公务员没钱途,还是自己创业靠谱,
于是忙不迭辞职去学人家创业;
听说达到财务自由一定要理财,
你马上报了个付费课程学习理财;
听人说现在流行“斜杠青年”,
于是你逼着自己要多才多艺,学这学那,
每每夜深了躺在床上,累得自己都感动,
心中却还是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虑感。
你不解,我明明都这么努力了,
为什么生活还是没有起色?
因为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
把自己当成三头六臂,
全信潜力无限全靠挖掘,
拼命在各种角色中换来换去。
结果最后不但什么角色都没演好,
还赔了时间,丢了自己。
人最大问题,就是太贪心,
在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之前,
什么“好”的东西都想要,
甚至哪怕不好,只要不坏,
摆在面前也容易被诱惑。
而且在工作和社会环境的高压之下,
对任何事物,不管自己喜不喜欢,擅不擅长,
听说什么好,就硬逼自己上,是何其可悲。
人需要清醒一点,
至少清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拒绝它,才能剩下那些精力去追求想要的东西。
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则故事:
HR问一名应聘的女孩,
有一份5K和10K的工作摆在你面前,
你选哪一个?
女孩毫不犹豫的说:5K。
“为什么?”
“先不论刚刚毕业的我是否能胜任10K的工作,
最起码,10K工作意味着我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甚至有可能丧失掉整个的生活,
而我并不想把自己沦为工作的奴隶,
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觉得女孩在HR面前这样说是作死,
但事实上女孩的坦诚和清醒很让HR欣赏,
她知道自己不想要怎样的生活,因此不欺瞒HR。
不为了博得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而为今后的工作埋下祸根。
或许她会因此丢掉这个工作,
哪又有什么可惜,反正丢掉的是她不想要的。
有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需要和老婆异地,
多次和单位交涉未果,继而辞职。
父母埋怨他莽撞冲动,
他说:“相比辞职,我更不想和老婆孩子分开,
我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他们能过的好,如果我因为工作,
错过了女儿的成长,那工作也没什么意义了。
而且,我是男人,就在本地再找个工作有什么不可以。”
他很快就在本地重新找了一份工作,
没两年就从底层做到了高层,
事业不仅没有受影响,家庭也幸福和满。
“当我拒绝我不想要的生活时,
冥冥中就会被引导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中去!”
之前有个新闻很火,
一个外卖小哥送餐期间还在看着考研书籍。
其实这样的人何其多,
翻翻新闻就看到,XX保安考取了XX大学;
XX农民自学成为画家……
很多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过程中,
都不得不先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但清醒的人,从不会在这种生活中沉沦下去,
他明确知道: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因此他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全身的力气,
也要去为自己博得一个想要的未来。
2、清醒的人从不让自己在“多选择”中迷失
在设计中有个法则叫:席克定律,
意思是说是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
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就越长。
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
人们也乐意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多可能性的背后也带着更多的选择性,
很多人会追求“多选择”,
认为这标志着“自由”,
但对于不够清醒的人来说,
过多的“选择项”无异于灾难。
很多人往往会陷入选择焦虑症,
面对面前的一大堆选择无所适从。
每到毕业季,总会有学生问:我是考研还是工作?
我是公考还是去企业?
也总会有人问:我是去大企业还是加入创业团队?
对于这种“人生十字路口”的走向问题,
没有任何一个“人生导师”能给出你准确答案,
因为真正的答案在提问者自己的心中。
抛开跟风和各种诱惑,
认真的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答案就会出来了。
著名主持人李湘读高中时,也是学霸一枚。
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到学校招生时,
老师推荐了她,
而当时她已经收到天津大学的保送通知,
离高考只有3个月了,李湘当时很矛盾:
“广播学院必须自己考,考不上老师不负责。”
经过再三考虑,李湘还是选择参加高考,
最终以全国第一的专业课成绩被北广录取
读了自己喜欢的播音主持专业,
也成就了现在的李湘。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得不承认,
有时候选择的重要性要大过努力,
而选择从来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之后自己愿不愿意、喜不喜欢。
清醒的人,总会在“多选择”中摆脱诱惑,
选择那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也许它在外人眼里一点也不好,
但它最好的地方在于:不后悔。
有个研究生朋友刚刚去考了教师资格证,
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考高中级别,
但他只考了初中级。
周围的朋友都觉得他傻缺,
因为高中级和初中级的基础科目题目一样,
而且高中级的可以教初中,反之则不行。
但凡有能力有资格的都会选择级别高的去考,
给自己的将来多留一点机会和可能性。
但他却说:“我无论如何也不想成为一名高中老师,
即便现在只有一个工作机会——高中教师,
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因为我只想教初中。”
我问:“如果有一天你后悔怎么办?”
“我无法预知未来,只知道我现在不想要什么,
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一天,这张证会提醒我最初的梦想。”
听起来有些幼稚和少不更事,
但他的清醒令他比其他人离梦想更近。
因为其他人想要的只是一份工作,
而他要的则是“梦想”。
我们身边,还有一种人,
没什么主见、没什么斗志,
但依然过的非常好。
例如大学专业是父母帮助挑的,
工作是父母帮安排的,
连对象都是家人安排相亲来的,
自己几乎没有选择什么。
可以说生活稳妥平静毫无波澜,
有人把这称之为无聊,或者丧失斗志,
但偏偏当事人自己觉得一切都很好,
自己不用想太多,生活顺遂和谐完美,
一辈子就这样没什么不好。
他们是“糊涂”吗?
不,他们有他们的清醒,
他们接纳了父母长辈这些“过来人”的意见,
并在内心内化服从,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当他把这种生活全然看成自己想要的生活时,
就没有什么是不好的。
真正糊涂的,是跟风式的叛逆和眼高手低的不自知。
3、清醒的人知道幸福的方向
有人认为,糊涂的人会更幸福,
因为脑袋里想的东西少,
对生活的期望值不没那么高,幸福感更甚。
可现实往往是:太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装糊涂”只是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自我安慰,
内心的压力和负担从来一点也不会少。
当一个人的精神上无法放松,内心不能宁静,
是无法真正快乐,更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未有清醒的人,在看清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理解了生活的真谛之后,
才能探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在众多女艺人中,俞飞鸿是个特别的存在,
她似乎自带流量把控能力,
想出现就出现,一出现就众星捧月;
想不出现就不出现,销声匿迹不留痕迹。
看过几次关于她的访谈,
不由得感叹:这个女人活得真的清醒又通透,
难怪生活和时光都拿她没有办法。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
她却从不“持靓行凶”,
用她自己的话说:
“长相是父母给的,我没有任何功劳可言。”
“人会老,美貌也会变,并不值得依赖。”
在明星们疯抢男女一号时,
她却只挑选自己喜欢和有挑战的角色,
才有了《牵手》里王纯这个“最不招恨的小三”;
当问及在不在乎“红不红”,
她说:“那些问题从没困扰我,
我关心的是我的生活,我的心境,我有没有成长。”
在《十三邀》节目里,她和许知远的一番“学者式”对谈,
更是让人看到她的知性与大气。
她说,“千百年来这都是一个男权社会,
一直没有改变过,男女性之间一定是不那么平等的。”
“但我相信精神世界上,不管男女,总是平等的。”
“认清了这个社会的规则,就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
去适应,而不是轻易去喊女权,
女人最自在的方式,就是去认清这个社会状况。”
“我愿意过无趣的生活,当无趣的人。”
“生命本来就是无意义的。”
当被问起年近50为何还不结婚时,
她莞尔地说:“我没结婚,但很幸福,”
优雅堵住那些想要八卦的人的口。
同时也相信她是真的幸福,
因为她始终踏着自己的节奏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给原本毫无意义的“生命”填满了幸福素材。
关于生命的意义,
喜欢木心先生《素履之往》里的阐述: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越是清醒的人,越是知道如何赋予自己人生意义,
或是追求一份热血的事业;或是经营好幸福的家庭。
总之,清醒的人懂得用自己的节奏,带出生活的音律,
知道自己什么不想要,什么时候该改变。
有位朋友之前成了单亲妈妈,
在众多安慰声中。
她在朋友圈写下:“离开他,简直是最明智的选择,
你们不要再来提醒我他的存在,
我要等待我的下一场爱情了!”
朋友们咋舌:“可真敢想!刚离婚就想下一次了,
是被伤的不够吗?”
从那以后,常常看她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
晒美食、晒新书、晒孩子做的小手工;
下班回去哄完孩子睡觉就阅读会儿书,
周末带孩子一起锻炼,过亲子日,
而最重要的是,拍出的照片背景桌子上总有瓶鲜花。
她真如她自己所说:“我要保持最好的状态,迎接最好的人。”
你看,上一次婚姻虽然让她伤透了她的心,
但并没有让她丧失对生活的热爱,
更没有让她丧失对婚姻的美好想象,
因为她清醒的知道:“婚姻”并没有错,
错的是婚姻中的两个人,
不能因为之前的错,而毁掉现在和将来。
不久,她就带着她的新男朋友出现在我们面前,
用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我离婚了,但我依然幸福!
所以,守得住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总有一天会找到幸福的方向,打开幸福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