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不仅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还专门论述了夏季的养生方法:“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夏天的3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燥,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得到自然升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于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使身体机能旺盛的法则。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意即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进入夏季,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很容易缠上脾胃虚弱的人。那么,夏季该怎么养护我们的脾胃呢?下面,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梁玉华医生给大家讲解有关知识。
1.晚睡早起
所谓“夜卧”即晚睡,是指随着夏天日落后天完全黑下来的时间入睡,我国中原地区大约为晚8点至9点。而“早起”则指随着太阳的升起,天亮就起床,大概时间为4点30分至5点。因此,结合现代人的作息时间,建议夏季的起卧时间为晚10点之前入睡,早6点起床,保证一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
《黄帝内经》讲“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还说夏季情志的调节应当“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季人们要戒燥戒怒,不要烦躁、不要发怒,让心情平和。
2.切勿贪凉
少吹空调,吹空调时保护好肩颈、腰腹。夏天天气热,出门要经受暴晒,所以空调房成了人们常待的地方。办公室、商场等场地,总是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还有不少人从外面回到室内就马上开空调。这些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夏天天气热,毛孔会张开,如果出汗后马上吹空调,会损伤我们的阳气。
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夏天人们要少开空调,即使开了空调,温度也不能太低。上班时间在空调房里,建议披件小外套或披肩,保护肩颈和腰腹部,避免受凉。
少吃冰冻西瓜、冷饮,易伤脾胃、阳气。夏天是各种水果上市的季节,但是没吃对,也会伤“阳”。例如西瓜能利尿、生津、清热解暑,性寒、脾虚的病人不宜多吃。冷饮、雪糕也是夏天的标配,男性朋友喜欢将啤酒放冰箱里冰一冰再喝,这些冷饮吃多了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中医角度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害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虚则运化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3.吃对食物
夏季饮食应适度适时,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度。人们宜选择清淡、少刺激性、易消化的新鲜食物,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生冷、烤炸、烟熏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在夏季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另外,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滋养脾胃。
4.适当运动
夏季高温条件下身体消耗增大,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容易倦怠,很多人不愿意运动,但适量运动有助于脾胃消化,增进食欲,因此提倡科学运动。要以散步、慢跑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运动为主,每天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不要剧烈活动。活动以刚刚出汗为宜,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可过度出汗。
5.中医调治
中医治疗的手段多采取辨证论治的原则,因时因人制宜,且用药灵活多变,在调理脾胃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穴位调养:现代医学对足三里穴全面研究表明,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并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摩足三里穴,每次按压5至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至20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点按中脘,手掌轻揉神阙,适用于各证型人群。
拔罐疗法: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证可选用膀胱经走罐,脾俞、胃俞、中脘穴留罐。
艾灸治疗:隔姜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等穴,适用于脾气虚、脾阳虚人群;艾灸天枢、足三里、胃俞等穴,适用于寒湿困脾证人群。
自我推拿:适当的自我推拿可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如每天早晚两次自我推拿胃脘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按顺、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摩30至50次),能提高胃肠动力和免疫功能。
6.药粥食疗
绿豆粥:绿豆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适合脾胃湿热证人群。
陈皮粥:陈皮性味苦辛,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寒湿困脾证人群。
益胃粥:取益胃汤之义,具有养阴益胃之功效。取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先煎出药汁,再加入大米煮成稀粥即成,适合胃阴虚证人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