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产生持续动力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动力和问题共生共灭的问题思维,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经验,这两种思维确实都在我心里出现过。其中创造性思维让做成一件事的过程变成十分美妙的回忆,我渴望着再体验一番。
问题式思维我也经常会产生:
哎呀,生病了,赶紧治;体重升了,赶紧减;成绩下降了,赶紧补……等等这样的问题,非常消耗我们短期内的注意力和精力。它们很容易被解决,也很容易再出现。
仔细分析我们行为的动机并与别人相比较,发现在动机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我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信条和原则;在不伤害别人和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把自己变得更好,挑战更多未知,感受更大的世界。
所以,不管现状如何,我永远不会停下探索和改变的脚步。这种基本的价值观可以说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的生活从平淡变得慢慢丰富多彩。我觉得瘦了比胖了好,就会花心思去减肥;我觉得健身对身体好,就会投入时间和金钱上私教课;我觉得考证能带来好处,我就会去考证。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有其本身的缺点。
我想做的事情太多,可能无法兼顾,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累。
我很难安下心来生活、工作,永远都处在对“更好”的幻想和渴望之中。
我想变得更好,也给家人带来了不适应和不确定性。
观察我身边的朋友,有些人的行为动机是“尽可能避开一切不需要的麻烦。”但是我想麻烦这东西,你不主动找,它反而会来找你。
有些人的行为动机是“使自己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报酬”这样的人会精打细算,权衡利弊得失,可以说比较精明。但是不能如愿时就会愤愤不平。
而有的人行事完全是“只要我高兴就好”的个人主义。这种动力当然会越走越窄,因为它完全建立在自私的单边主义上。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多年以来思维模式的喂养,可以说根深蒂固,固化而不容易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持续在一个方面取得成功,而在另一个方面频频受挫。
一个在工作上优秀、出色的女生,可能在感情上显露出不理智,谈的男朋友可能是人品问题严重的渣男,旁观者看得很清楚而不自知。我想,可能因为她早期缺乏在感情生活中的理智经验,并且没有意识到,于是问题就严重了。
一个对人真诚,做事用心的女孩,可能在金钱方面考虑很少。这也与她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生活中成长有关,然而不注意这些,还是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所以,人的经验是一种独特的工具,而千万不要妄想这个工具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上都是万能的。避免工具固化,就要保持开放,寻找新的工具和新的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