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出发去武汉的日子,这种每周两城两校的日子马上要结束了。不禁感慨一下。
上次督导来听课,说起“我们学校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基础比较差,要注意教学的难度。” 课堂上我鼓励同学们说“我也知道对于你们有点难度,以前我教的是英语专业的,我已经适当降低难度了,因为课时也非常有限。不能因为我们是一般院校,我们来自农村就可以给自己借口。职场上,生活中,上帝面前,不会因为这些而给我们降低难度。”可不管我怎么鼓劲、刺激,这些孩子的眼神还是那么迷茫。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身上动力的匮乏。又想起以前的学生,同事们在一起总会感叹“财经院校的学生真的很势力。师范院校的孩子淳朴很多。”是的,他们很势力,哪个专业有钱景,就选哪个、辅修哪个,哪个东西对找工作留学有帮助,就往哪里跑。但相比之下,他们有动力,有目标,敢追求。我们需要去拉住他们,告诫他们“人生或职场都是一场马拉松,不光是你跑得多快,还有你跑得多远。”
心里把他们对比了无数次,也问了无数次,怎么会这样?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只能就自身谈谈人生吧。
人到中年已经不在意自己的出身,能够淡然面对自己的成长背景,却越发感叹出生家庭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前看到的影响是钱、圈子和机会。现在感受深刻的是思维。一流财经院校的学生与一般林业本科学生,城市背景学生与农村出身学生在驱动力上怎么会有这么大区别? 反映出的其实更多的是两种思维——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根本不同。
成长型思维的人欢迎挑战、接纳变化、总寻找机会、认为凡事皆有可能、热衷探索新事物、能把失败看成是一堂课。而固定性思维的人则规避挑战、痛恨变化、多关注限制而不是机会、喜欢舒适区呆着而不去主动打破、认为能改变的很少,认为努力总是徒劳。
一直到本科我都是固定性思维,我现在还能找到那种怯怯的害怕的感觉,不敢去尝试、挑战,害怕输、害怕失败、害怕拒绝,会轻易放弃,不敢去争取。这些思维的一个根本重要原因是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没有被接纳过、被爱过。而我又一直挑战着、颤颤微微地走出来了,最开始也是因为害怕、恐惧,害怕自己不优秀,默默地努力,看到光亮就更是奋力一拼。而后,在遇见老公之后,被接纳过以后,被爱过以后,做成一些事情之后,我的成长型思维才慢慢生出来,能够去接受变化、迎接挑战、主动打破,开始相信自己、他人、社会、人生。
而在女儿身上我更是看到了接纳、爱、安全感的力量,1岁5的她能够离开妈妈的怀抱去玩耍,去与人简单交际,目光坚定,眼神专注,没有躲闪、怯懦与逃避。她让我深深感觉到被滋养了的生命的蓬勃生机,好奇、专注,好学习,善学习,爱交际,爱运动。
只有被爱过、滋养过才能去迎接变化、挑战与机遇,才能形成成长型思维,才能形成良好的内驱力,而只有强劲的内驱力才是一生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