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骂很简单,但负责更有用
这个国庆假期,重庆永州9岁的小男孩航航过得有点“惨”。
航航喜欢玩手机游戏,2周前, 他悄悄将奶奶微信里的2000元钱拿来买了游戏装备。
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没有打骂他,也没有听之任之,而是让他利用国庆假期收废品挣钱偿还。
此前,爆出过许多熊孩子拿父母的血汗钱购买游戏装备、打赏主播、发红包的新闻。同样是面对不省心的熊孩子,这对睿智的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被网友们怒赞。
让孩子利用假期挣钱偿还自己买游戏装备的钱,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实际上是教会他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
其实,教育孩子最后的时机,是孩子犯错的时候。正如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面对犯错的孩子,许多家长的做法往往有两个极端:简单粗暴的打骂或无底限的宠溺纵容。
打骂孩子也许会一时奏效,孩子只会一时臣服于暴力,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产生焦虑、抑郁、叛逆等情绪。
而孩子犯错后一味的放纵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
于丹曾说:“家教就是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一个孩子从小要有这个意识。”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打不骂不骄不纵也能教出好孩子。
2、孩子犯错,并不是只说“对不起”就够了
今年6月,位于陕西西安西咸新区世纪大道一小区电梯里总有一股尿骚味。
负责该小区打扫任务的保洁员说,早上7点,电梯里有一摊子尿,打扫干净后,中午2点和下午6点,又被尿了两次。
半个月后,保洁员查看电梯监控发现,是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电梯小便,物业负责人就把孩子撒尿的视频发到了业主群里,但没有人承认是自家孩子。
6月24日,男孩妈妈加入业主群,向小区其他业主和物业公司道歉,并让孩子打扫一个月电梯,以表示道歉补偿。
男孩的亲笔道歉信也被妈妈发在了群里。此后一个月,小区业主每天都能看见到小男孩在认认真真地在电梯拖地、擦电梯。
其他业主选择原谅这个小男孩,大家纷纷为这位勇敢的母亲点赞,给知错就改的孩子鼓掌。
这位母亲的明智之处就在于,不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影响,更让他尽力弥补。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来承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