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五章自我的多元维度一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五章自我的多元维度一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12:08 被阅读0次
心的成长,源于另一颗心的滋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由身体本身,大脑和心理互动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参照点(我的理解,内在参照点包括:价值观、规则、态度、认知等)被称为自我。这是人类体验生命的那个部分,也塑造着生命~~。自我也可以按照一组或多或少的,持续性的模式来描述,这特定的模式组群决定了我们(对身体本身、大脑和心理互动产生的)这些体验特有的反应特质。自我在当下的特质(图式?人格特质?还是表征地图?)是依据我们过去的历史(我们都有父母,祖父母……,每个人的生活历史中有其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和现在的情境变化的。       

      一、自我—体验的领域

      依恋关系(当你面对危险或者恐惧的时候,你第一个会想到哪个人?)的影响(这个人给您什么感受?)留存在躯体、情绪和表征世界中,各个领域相互连接甚至相互重叠,塑造着每一个领域内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躯体感觉是情绪一个组成部分,情绪形成了表征,表征又相应地影响到之后出现的感觉,情绪和表征。

        依恋历史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我的不同维度以及自我可以被自由获取和整合的程度(患者能够体验到的躯体感觉?情绪?想法?能够整合吗?)。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了解在我们努力提供的新的依恋关系中,患者可能最需要什么。

      躯体自我

      婴儿最初的体验被记录并表现在身体上。比如吃饱后的让人满足的充实感,在妈妈臂弯中沉入睡梦前的安适感,一直哭泣没有搭理的恐惧感~~。Daniel  Stern 认为,幼儿的“核心自我”源自幼儿早期对于自我的不变因素的体验(在需要的时候,有人给予?),这些因素的核心是幼儿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边界(?)。

      躯体自我对体验的反应,最初主要由依恋关系的品质决定(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对生理应激的激活反应阈值更高?比如,能够体验到自己吃饱了?睡足了?)。躯体体验是构成自我的基础,关注非言语的躯体体验是心理治疗必须探索的问题。

      情绪自我

      对于婴儿来说,安全的感觉是最基本的,婴儿可能在身体上靠近依恋对象,但感受不到安全。

        Bowlby认为,在生命的头几年,“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交流方式”是情感交流。在生命早期,情感不仅是交流的首要媒介,而且是交流的首要主题。自我的核心依赖于情感调节的模式(当情绪或情感涌入,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或情感?)。

      情绪反应对于发展自我感非常重要,原因有三:首先,情绪是个体的直觉判断;其次,情绪会驱使行动——触发各种先天的行为系统开始运作,包括依恋系统。情绪判断具有生存价值,决定战斗还是逃跑。特定的情绪自动引起特定行为取向,生气引发对抗或抑制,害怕引发战斗或身体麻痹,无助引发崩溃~~。最后,情绪联系着身体。身体感觉是情绪的最初表现形式,而且情绪通常是通过身体来表达的。当我们感受情绪时,我们也在感觉(或想象)自己身体里发生的变化。我们害怕是因为我们身体在逃跑。源于身体的各种情绪,弥漫于身体之中,常常控制着我们的主观体验。当感觉强烈时,情绪通常会击败或排斥合理性的分析和决策。

      情绪是我们源自内脏的,是一个内部评价系统,它能够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对我们的体验赋予意义,让我们对下一步的行动做出选择。情感调节是自我发展的基础,依恋关系是首要的心理环境,在依恋关系中,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即获取、调整和使用自己的情绪(干什么用?动机是什么?满足自己的需要?)。

治疗师在尝试促成新的依恋关系中,患者的情绪位于中心,而且这些情绪的有效调节—即允许情绪被感受、被调整、被交流、被理解(怎样的体验?)——通常是治疗过程中的核心,从而使患者有可能治愈,有可能成长~~。

        表征性自我

大脑里有一个模型的设想是指这个模型等同于一个玩具,又是一个工具,它是一个模仿的世界,让我们可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操控,从而找到如何操控真实世界的方法,这个真实世界是它应当能够表征的。

      面对未知的世界,为了有效运作,我们需要了解有关世界和自己的知识,绘制出“真实世界地图”的“表征世界”。我们从对过去体验的记忆中取得这些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对现在和未来的体验做出预测,形成内部工作模型。

      我们依恋关系的工作模型是有选择性的,或多或少是对生活中关系体验的表征性取样,它们是由“已经被概括的互动的表征”所组成。它们持续地为我们的体验提供根本的方向或反应的品质(比如:一个人冲我笑了,我的体验是什么?可能是高兴,可能是恐惧,可能是焦虑,可能是愉悦~~)。反应的能力(思考、感觉、感受、行动)不同,表征体验到的世界不同。安全依恋关系的表征反应具开放性、灵活性与可塑性。这种具有可塑性的表征,可以和我们的感受一起,用来指导我们适应性地做出意识层面的选择。不安全依恋的表征,“反应灵活性”能力将会受损。我们需要内化的象征性的安全基地,用来探索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发展有效的心理表征需要两个基本的过程:分化和整合。分化创造了心理的界限,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分化不良:心理等同;分化良好:心智化模式)。整合涉及到综合与联接,对自己和他人整合了的表征能让我们把情感上的矛盾体验放在一起(例如:我们能在对某人生气的时候仍然爱他。整合促进平衡和对体验的细微差异及复杂性的觉知,没有整合的表征,很容易以极端和简单的词语来体验自己和他人:不是所有都好,就是所有都坏)。依恋的体验和瓦解容易唤起最强烈的感受,表征性自我奠基于情绪体验,且往往具有反应激烈的特点。我们对自己、他人和关系的表征不仅仅含有强大的情绪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实际上是由支撑它们的情绪所主导,并且处于觉知之外。且内在表征中潜意识的情绪维度(?)使它们抗拒改变。情绪涉及他人和自己的身体信号,所以当我们预感主动示好会被拒绝,就会产生恐惧或愤怒的感受,其潜意识的身体表达就会激起别人的拒绝,而这结果正是工作模型引导我们去预期的(工作模型有自圆其说的特性,我以为的是事实。比如:我认为她讨厌我,她喜欢我的行为被忽略,她讨厌我的行为被放大)。

      表征可以通过可视的形象、信念(象征的方式?)、规则(记录和编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欲望和记忆。研究者称其为活现性的表征。这些对体验的前象征性表征,只能在行动或互动中获得表达——即通过“程序”或存在的方式(?),特别是与他人在一起的方式。

      了解不同的表征形式——身体的、躯体的、活现的以及象征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把过去栖身于暗处的表征带到明处,能给患者带来更多自由,让他们在当下自由地去感受、思考和行动。

我们体验到的内隐的表征性联系,让我们无法反思,而是简单地嵌入或浸没在主观的体验里,我们无法看到更广阔的视野,无法理解心理体验在本质上是表征性的,因而就会成为“现实”的囚徒(漆黑的屋子打开灯,所有物品呈现出来,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小小部分,即使360度转体看屋中的陈设,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小小部分~~)。

      反思性自我和觉察性自我

      自我在躯体、情绪和表征性的维度上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是可以自然而然获取的。而反思性自我和觉察性自我仅仅是“有可能”到达的,同时这些可能性至关重要。

      反思性自我或觉察性自我通常是在我们把依恋对象体验为安全基地的关系中形成。借由这个安全基地我们可以安全地去探索世界,包括内在的世界。

被理解和拥有在另一个人的心智和心灵里存在的感觉,这个人心存关爱,调谐一致且从容自若。,这种感觉使我们有机会作为一个人被认识,而非一个物体——也就是说,一个人行为的意义是源自于行为背后潜在的感受、意图和信念。

      另一个人可以把我们的心智保有在他自己的心智里面,在使我们有目的地去考虑并弄清主观体验的意义,从而可以与它同在,而不是感到完全被淹没,或者全然将它切断。

      通过不同的途径,觉察能够让我们和自己的体验同在,而非被淹没或从中解离。心智化提升我们内在的自由,使我们能够作为心理执行者(?)而行动;觉察滋养我们的自由,让我们作为“注意执行者”(?)而行动。对自己此时此刻的体验,不加评判地注意,并有意识地持续练习,会改变这个体验——会即刻使之深化和“轻松”:使之深化是我们可以全然临在当下,接纳并觉察。轻松是以当下为中心的觉知,能够减轻因过去和将来带来的重负,减轻因羞耻和恐惧而产生的负累。这样的觉知使我们在很多方面受益。它有助于调节困难的情绪,去除那些自动化的习惯性反应模式,使我们可以“醒过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

        觉察性自我体验促进自我在不同方面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适应性联接。

      如何培养?后面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五章自我的多元维度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oz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