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新知识靠近我们认知圈边缘的时候,触动产生了,但触动产生并不意味着连接紧密。如果不及时强化,新的触动点很可能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又“飞走了”。为了留住它,让它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就得想办法和它发生关系,产生连接。这种连接越多越好,但主要表现在以图中
【I】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不时主动或别动接受一些对自身较为触动的“干货”,比如微信公众号、线下培训课传播一下精彩理念方法讨论。我们被他深深吸引,“嗯!对我触动很大,好懂我,对我帮助很大,我一定要学习或收藏”,但事实上你只是一时情绪涌动,时间久若没有再次链接联系,也会渐渐遗忘或根本不会运用仅知道而已,验证一句话“我懂得很多,但我始终过不好一生”。
举个例子:在2020年9月份时,被公司面试转行成产品经理,当时的我一点经验都没有,工作很吃力,为了改变现状,下班之余在网上B站学习《核心产品经理》课程,感觉干货十足,为了学习,早上6点背诵课程理论,一度勤奋。但后面慢慢发现学习理论很难运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中,遇到问题更多是寻求同事或老板的帮助。现在回想一下课程理论全然忘记,想想当时挺傻的。
其实这背后的原理是我们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学院派,更多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时间一久容易遗忘,浪费我们时间金钱精力,而本文则是以学习者为核心,在遇到触动自己的新知识运用一些方法与它建立强连接,帮我们实际解决问题。
至于怎么做呢?
第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最好能让人通俗易懂。听得明白
第二: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提炼出来
第三:在生活工作中经常去刻意练习它,不断加强对它的熟练度
若当时学会这方法,我会把这些理论点进行理解以自己的语言阐述,再用有道笔记对其归纳,方便我随时可查阅回忆,最后我会刻意练习,关联自身的工作生活经历中,反复练习,提示对它的理解和熟练度。
这个一般适用于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能运用到并有益于成长的新知识,如写作技巧、处理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若八卦新闻、视频娱乐之类不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