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核心,注重人的个性特征,主动开发个人潜能,争取获得最佳的个性发挥和发展。但更不可忽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激烈竞争,许多事情单靠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有各方面不同领域中各类人才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但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还更应注重对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体会到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并能把个体与群体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面对新世纪人才需求的总趋势,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如何把握培养人才的思路,拓展教育改革的新形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成了当今教育领域当务之急的探索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上,在培养兴趣上,在发挥特长上,在发展个性上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
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人才观问题。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促进个体在于社会发展目标和谐一致的条件下,主动开发个人潜能,以争取个性的最佳发展。所谓个性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里的“个性最佳发展”不是自由发展,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既要有健康的个性,又要有群体意识,不能过分地强调个性发展与创造,而忽略了群体意识的塑造,严重的还回影响个体的正常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群体意识教育,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实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这就要求人们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不仅要有参与竞争的能力,还要有和谐的生活空间,群体意识就是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精神状态。群体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现实的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学生的其他集体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致使一些学生群体意识淡薄,甚至个别学生对集体活动不关心、不参加。因此,我们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使每个学生掌握维系群体关系的能力,培养群体观念。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管理单位,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基本集体。教师在班级体组成的初期,就要明确群体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群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生群体意识薄弱、试探成分颇多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班集体组成的现状和施教特点,使每位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完整评价和正确认识。教师应尽快熟悉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考察选拔品学兼优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组成班级领导集体。一个得力的班子是一个班级体形成凝聚力的核心,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在培养学生干部上投入精力、多做工作。 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体、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班级体的群体意识。
二、在教育活动中磨练学生的群体意识
作为一个社会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融入一个特定的群体中,不能疏离人群生活于脱离尘世的真空中。现行的教育制度要求受教育者固定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接受群体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共同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情绪和教学能力的发挥,活跃的气氛能促进师生间的活动信息得以直接交流。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信息,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课堂充满活力,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在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也同样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的合作。群体意识的形成不仅能够把外在意愿转化成内在的动力,还能够以集体的力量规范个体的行为,即群体意识的反作用力。群体意识通过外在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具有特色的教育,产生理想教育的整体效果,并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来影响每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将在活动中变得自觉主动,反过来影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保证了集体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进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群体意识。随着思想修养的逐步提高,人们就会自觉地改变旧的思维模式,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从而做到识大体、顾大局,把自己的个性融入社会群体之中,消除片面强调个性发展带来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三、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群体意识
良好的班风能够反映群体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能够优化学习环境,使个体在群体中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群体意识的确定不仅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还需要学生的创造、维护和支持。在人人参加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符合班级体特点的班风。
加强群体意识教育并不与引进竞争机制相抵触。竞争离不开集体,集体需要引进竞争机制来增强活力。一方面,自我提高需要得到集体的支持和鼓励,班级必须创造机会,提供发挥每个成员能力的场所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知识结构的调整,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对整个集体的影响也很大。
从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与集体的关系上看,没有集体荣誉和自豪感便没有集体的凝聚力。而集体又必须通过内在的力量,培养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集体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每项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善于发现优点和成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对一个学生,尤其是一般学生,一点微不足道的好事或十分细小的变化,一经教师的启发,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就是要使他们具有现代人所必须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的挑战。要教育学生明确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协作精神在成材过程中的作用,并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自觉地以大局为重,发挥群体意识的功效。群体意识与个性发展是辨证的统一,在群体意识基础上发展个性才是健康的个性,而在健康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下的群体才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群体。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在加上学校、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开展多种多样的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活动,实现情感的迁移,使群体意识升华到中华民族这个大群体的高度,形成一种广泛博大的群体效应。只有这样,实施素质教育才会落到实处,我们的育人目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