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这一章,让我们对组织和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一个组织在实践层面出了问题,那么根源一定在于思想。而在糟糕的实践和混乱的思想之间,一定也不会有良好的制度和优秀的团队。无论这个组织内有多么内容繁杂的规章制度,也绝不能构成良好的制度,恰恰相反,可能正是这些规章制度束缚了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无论这个组织中有多少高水平的成员,也绝不等于是有了优秀的团队,恰恰相反,高水平的成员可能正是内耗的来源和牺牲品。因此如何管理协调好组织团队至关重要。
1、自上而下的愿景。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一致、强大而美好的愿景,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缺乏一致、强大而美好的愿景,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最高管理集团缺乏一致、强大而美好的愿景;二是组织的信息传导机制存在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很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的规则有问题,二是承担信息传递任务的中层管理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2、组织的目标。
仅有愿景,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在各个管理层次上设定出清晰、高远且符合实际的目标。任何一个部门的目标,应该服务于组织的整体目标;但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则应该尽可能由部门来决定,只要这种实现方式不影响到整个组织的绩效。在部门目标设定以后,管理者还应该鼓励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据此设定自己的目标,并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3、要有合理的原则。
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组织中,没有什么可以完全预先设定,除了原则。对一个组织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如何变化,有效的应对必定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管理的原则,与微观层面上做人的原则,以及宏观层面上治国的原则,大同小异。在这方面,最好的办法是通读中国古代先哲的著作,然后再吸收西方关于个体自由的种种理论。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原则,基本上可以说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还要有良好的制度。
有了愿景和目标,组织就有了灵魂和方向;确立了基本的原则,组织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元规则。但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还需要有具体而正确的规则体系,这就是制度。制度的制定,应该遵循简单适用的原则,应该内在地包涵企业的愿景和管理原则,应该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和成员自身的目标。制度的建立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错和纠偏,不断的改进和删减。
5、伟大的管理团队。
这个问题,可以说触及到了管理的核心问题。组织绩效不佳的大部分原因,都可以从各个层面的管理者身上找到原因。管理者是否有伟大的愿景,是否理解组织的目标和基本的管理原则,是否严格按照制度行事,都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是否足够正直。一个自私自利、拉帮结派的管理者,绝对不可能带出乐于奉献的团队来;一个拒绝给下属提供指导、帮助、必要的资源和机会的管理者,绝对不可能带出有能力的团队来。
6、畅通的知识与信息传递通道。
知识与信息,堪称组织的营养。营养的吸收与输送系统,对于一个组织的成长,当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一个组织的成长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从外部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与信息在内部分享的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