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
孩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

孩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

作者: 无心成佛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18:45 被阅读0次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名著课程化程度的加深,全国各地中小学对名著阅读的重视以及考试考查的比重加大,考察形式从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到阅读理解,越来越新颖,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部编版新教材,希望能带动孩子们更加重视阅读,加强写作练习,更注意文化理解和语文的应用,真正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6年级“快乐读书吧”,3~6年级“阅读链接”“资料袋”,7~9年级“名著导读”“自主阅读”。语文教材用不同形式要求学生读名著,面对“海量阅读”和“深度阅读”很多家长和孩子陷入了“阅读焦虑”。

    家长焦虑总结来概括无非有这么几点: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

    对于家长的种种疑惑,本号将持续解答,以便帮助家长朋友们能正确认识阅读,正确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让孩子爱上阅读,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以读促读,以读助写。

    本篇文章重点介绍为什么读,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一、读以致乐

    读以致乐的态度,从字面意思看起来,有些娱乐化、平常化、世俗化,较之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等,显得不那么高大上。但是读书是一种私人化程度极高的活动,读书致乐应为第一要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对读书学习没有内驱力,没有兴趣的驱动,一味死磕苦读,从内心深处对读书是排斥的,痛苦的,又何谈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呢。

    在阅读的三个层次: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爱好三者中,阅读兴趣是基础,有了兴趣才容易形成阅读习惯,并将阅读行为融入生活,最终形成阅读爱好和成为终身学习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首先主张读书致乐,在宣言中强调,要让大家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国的“全民阅读”以及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提到阅读这个环节也重点强调,让青少年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晋代陶渊明有句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之乐显而易见。陆游是一位最崇尚读书的大诗人,所持的读书观就是读书致乐:“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由此可见陆游孜孜不倦读书之情景,读书乐在其中之情态。

    明朝七下西洋的郑成功也将读书列为“致乐”,他说:“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二、读以致知

    求知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心理学认为,求知欲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必然导致在阅读上不断搜奇探幽。

    《吕氏春秋·尊师》中说:“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下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张朝在《幽梦影》中对一个人终身读书,不断提高见识的过程,有十分生动的形容:“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当毒药在准备的时候,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有人问他,这有什么用呢?他说,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不正是告诉我们人生读以致知道理吗?

    如此看来,与其把读以致知看作读书的目的之一,还不如说,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本能求知冲动,由本能而生的追求,往往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若由此本能的阅读冲动,正是能成为一位大用之人。

    三、 读以致用

    孔子特别重视《诗经》,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一个人熟读诗经,安排政事却办不好,到四方国家出使,却不能独立应对,读书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呢?在孔子看来《诗经》就要会用,理解《诗经》,用好《诗经》,是读《诗经》的主要目的。

    北宋宰相赵普曾对宋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所以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

    劝学图

    唐代科举盛行,读以致用就成了千军万马必过的独木桥。颜真卿的《劝学》一语中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至今日,依然勉励着万千学子刻苦读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从古至今,从科举至高考读书致用的最真实的写照。虽显功利,只要不走向极端,不把读书的实用价值看成读书学习的唯一价值,读以致用依然会对个人、家庭、学校、企业、各种组织起着推动发展的巨大作用。

    读以致用便是从阅读力→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成长力的成长进化,全维度作用于人,知而学,学而用,用而强,强而长,进而改变自身的命运,这不是鸡汤,而是大量数据和科学研究足以证明的。阅读影响人的一生甚至改变命运的决不是少数人的个案,而是一个规律和真理: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 。

    四、读以修为

    “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

    中华民族历史记载比较详细的教育精神和学术事业,当属孔子的“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和“六艺之学”——《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两个“六艺”,一目了然,既有读以致知,读以致用,更有独以修为。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态度,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可见不无道理。

    何为“君子”,博学、德修,仁、义、礼、智、信。孔子在提到君子标准的时候,提到最多的是“学”,即读书学习以修为。修习温、良、恭、俭、让,以及仁、义、礼、智、信。以上是讲到的古人读以修为,时以至今,孔子的君子之道,依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甚至影响着世界,而“六艺”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吗?

    读以修为,不只是被看作是一个人成长和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家庭生活追求的理想状态,知书达礼,文雅灵秀,平和乐观,懂礼重情,使其“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达到读书修为的目标。

    读书久了,他就会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纯真朴质,是诚实守信,是坚韧不拔,是独立自主,是大爱共情,是崇高理想,是无私奉献,是诸多真善美的集合。这种信仰就会成为他自己的宗教,这宗教就形成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便会对这种宗教有了敬畏之心,有了自己的规则,有了自己的底线,这种信仰,这种宗教,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修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th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