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捧起花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想起徐志摩的一句话,文章就是由这一句句话构成,然而如果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渲染,文章便会多了几分刻意,而少了几分平实。
没有斑驳的尘土堆积的看不透彻的纹理,更没有从容的时光笑谈岁月的沧桑。
时光中,我们都是过客,只是每个人背负了不同的使命,叫责任。幸运的是,在书中,我不仅仅只是一位过客,更多的是一位聆听者,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感受。
读书使我的人生更加诗意化,那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在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的一生用这七个字就可以很好的概括–––一生恰如三月花,回头才发现,我竟是如此怀念那段青梅煮酒的往事。面对失意,我多么渴望像李白一样,“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世事真如一场大梦,人生又有几度新凉,但苏轼的真性情告诉我“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从古典诗词到当代文学,我慢慢搜寻着心中不可触摸的那一份感动,不彷徨,不迷茫。
从龙应台的《目送》到于丹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最后过渡到外国名著,吉米·哈利的《万物既聪慧又奇妙》,我一直秉持最初的信仰。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路,就是我们行走的轨迹,无论远近,只要慢慢领悟,那就是书。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感受旅途中的激情。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犹如一股清流深深侵入我的心底,他给予我太多太多,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清挥一下衣袖,那份睿智幻成一颗柔软之心,展现人间的温情,变作风,穿透我思想的愚懵。
在关于未来的相逢里,愿能蜕变成最初的模样,因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要心无旁骛。
那些读书的时光,是记忆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流年在指尖慢慢跳动,思绪在慢慢流淌,理想与现实是最难抉择的问题,但为了曾经的那份信仰,坚定的选择了理想,我不再遗憾自己得到的少,而是庆幸自己感悟的多。
路,总是不断的,河,总是不停的,向前穿行。
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当我再次回忆起这段时光,我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不是在晚年才拾起一本书,而这不断成长的历程中,我一直在路上,而我又将奔赴人生的另一个旅程,去成长……
指尖流过的读书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