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万米高空鸟瞰“易效能”
说句题外话,从一开始我就不想看易效能的书。
受一本书的影响,许多年来我一直不读时间管理的书,也不听时间管理的课。不管这些书讲得有多么精彩,在我看来那都是空洞的理论,因为我选择相信时间是不可管理的,真正的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有一类书,我不愿意读,那就是这样类型的,书名一般是XX秘诀、XX天速成、教你零基础从入门到精通等等。这类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速成、秘诀之类的,仿佛读了这本书你瞬间就可以从小白变成大神。我早年很喜欢这类书,但是读了很多本,水分太大,于是讨厌这种标题党的套路。
所以当我拿起这本叶武滨的《善用时间 90天重塑习惯升级人生》,我是一万个不愿意,90天可以改变人生,那我如此践行一年那不成了行业名流了,开什么玩笑。
于是,这本书从确立领读开始,已经过去4天了,我没有认真读过,只是简单扫一扫目录和第一章。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呢,源于我听了一节易效能的音频,老师循序渐进的讲解时间管理的心法和方法,提出了实用的建议,我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宝藏。
昨天晚上我花了2个多小时,从头到尾读一口气完了这本书,似乎看到了一个武林高手倾心把毕生内力传给我们。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读这本书,我强烈推荐你读一读,为什么呢?
它有如下几个看点:
看点1、新旧结合,中西并用。‘旧”可不是说内容陈旧,而是它与我国历史文化相结合,全书每章都引用了《易经》做注,同时还对文字解释,带我们进一步领略文字背后的文化,比如忙、玩、八、分等。
时间管理与易经结合,这真让我大开眼界,当你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自己一边在学习时间管理,一边在学习《易经》,可谓是一箭双雕。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新”,那就是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紧贴实际,比如说这里面用到的工具都是当下最流行最前沿的设备和软件。你不会不住地惊呼,什么,这个手机还可以这么用;我的电脑还可以有这功能?
看点2、多因素探讨时间管理
区别于其他市面上的时间滚利书籍,叶武滨给我们展现了更丰富的视角。如果我们读过其他优秀的时间管理书籍,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单单从时间管理角度讲解,常见的思路“任务-时间”模式,逐步展开方法和技巧。可是叶武滨显然志不在此,没有把自己局限在管理任务上,而是上升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有人会说,这不是跑题了么,我要学时间管理,你给我讲什么资料保存、文件整理、情绪管理,这是不是在凑字数啊。
其实不然,我开篇也说过,与其说管理时间,还不如说是管理我们自己。可是管理自己要管什么,当然是深入生活了。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叶武滨放大了任务范围,同时也更聚焦各种实际场景。这就好比,原来一个士兵只是每次训练枪支使用,但是这次教练让他携带火箭筒、开着坦克、直升机、交替使用各种步枪、有时还要用到手雷与徒手搏斗,这是什么,一个全视角的武装训练。
再看本书,分别介绍了工具使用、整理术、情绪管理、搜索体系、习惯培养、生活与工作平衡、人脉管理等等。能把这些做到位,你离大神真的不远了。
看点3、可读性强,文笔轻松自然。他用讲故事的形式,从8个人90天游戏活动做为线索,一步步引出各个时间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分别从道、术、器、用角度做了解读。
不仅在内容设计上有趣,还有很多实用方法,更有实践的操作手册,作者为此真是煞费苦心。如果我们想训练自己的时间管理,直接就可以拿来用。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虽然作者这么苦口婆心的介绍,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思考,并且主动实践,否则它们跟我们真的没什么关系。
介绍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
不过,如果你早已经知道了下面的几个观点,并且也能付诸实践了,那么我建议你可以直接略过这本书了,没必要在这里花费时间。
观点1、清空你的大脑,用清单收集任务;
观点2、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工具化,把工具化的事情圈子化;
观点3、记录你的时间;
观点4、愿景三角形:愿景、关注、项目;
观点5、行动三角形:收集、整理、监视。
当然本书也有他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广告氛围太浓烈了,颇有为苹果系统做广告的嫌疑。作者详细的描述了苹果各个设备的优点及主要功能,还细致的介绍了几个苹果系统的应用软件。我想苹果公司看到了一定特别开心。
换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那就是苹果系统还有这么多强大的功能,一定刷新很多果粉的认知;同时对于没有苹果系统的伙伴来说,也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寻找同样功能的其他软件,毕竟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实现的目的上,而不是选择最好的工具。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有你想要的,或者能解决你的一些问题,不妨读一读。我们再来一起讨论。
总结:
易效能的三大看点:联系实际、涵盖范围广、故事化表达;
五大主要观点:清单、工具化、记录、愿景三角形和行动三角形;
不足与启发:过多描写苹果系统,寻找替代软件。
千日行动 002号 2017-9-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