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难得微风徐徐,更难得这风不是热的。
吃完晚饭腆着肚子出门移步,从小区大门望过去一片繁华景象。周围商铺霓虹灯闪耀下,对面是一小片广场,说是广场还不如大户人家庭院大。找不到合适的称谓,就姑且叫广场吧。
广场已是老人与孩子的海洋。小小的场地挤进三个广场舞队,各自划分地盘互不干扰。各色音乐此起彼伏,老人们却能清晰分辨出哪一支是她们自己的音乐,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孩子们在广场舞队的舞池中穿行打闹,却也灵活,竟不会碰上舞者一丝半毫。空白处塞满了乘凉的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坐,有的站,聊着那一辈子也说不完的家长里短。
我穿行在人流中,闻着偶尔飘过来的烟味,以及哪位大爷光着膀子的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臭,早已没了闲庭信步的雅兴。
上海,多么拥挤的城市,中国大陆仅次于深圳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塞了将近三千九百人,这几乎是北京的三倍。这里从来不缺的是人,不管旅游景点还是各色商业街。几年前外滩的踩踏事件36人丧生,让人心有余悸。中国五千年历史何曾有过这么多人的人?人类一百万年的历史,又何尝有过呢?现在已经76亿了。
一万年前人类还生活在原始部落,过着野人般的小规模群居生活,人口密度稀少。人类只有到了近期,人口才有了爆发性的增长。这与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巨大改变息息相关。虽然人的外在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的生理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让人类有明显的进化。我们在生理上与一万年前的原始人没有本质区别。
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需要一个私人的安全空间,一旦他人进入,心里就会警惕和不安,会让人焦虑。这是丛林的生存机制,不具备这种机制的动物就优胜劣汰掉了。但到了现代社会,这个机制反倒成了心理疾病的催化剂。拥挤的人群永远给人一种压迫感,让很多人渴望田园生活,想要逃离大城市,就算暂时也好。一到周末,数不尽的城里人涌向郊外,享受农家乐,渴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其实他们想呼吸的是没有人的味道。这是多么荒诞的一幕!
我走出了广场,走出了那一群群兴致勃勃的老年人,走出了那一群群喧哗打闹的皮孩子们。我早已没了出门时的怡然自得,心里留下的只有意兴阑珊之余的沮丧。这是宿命,是我们的生存现状,除了适应能有什么办法呢!
希望我老了,也能在那广场上如鱼得水,能闲庭信步吧!虽然我知道这不太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