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时的莱芜年

儿时的莱芜年

作者: 中华_新女性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10:05 被阅读0次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忆中,儿时的过年就是从喝腊八粥和腌腊八蒜开始。每当腊八这天母亲除了给我们做些八宝粥外还腌腊八蒜。母亲扒上些蒜放在密封的容器里,这些元宝一样的“小家伙”等过年变成碧绿的、晶莹剔透的“绿宝石”用水饺沾着吃,多提有多香了。

    唯一的全家福

            再过十来天就是腊月二十三,这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这天只要离家不远的家人都赶回来过小年辞灶。也就是各家各户吃完团圆饭后,烧纸上香然后吃那甜甜的、粘牙的糖瓜。据老人们说,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给我们说好话,也就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小年后大家就忙碌起来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九贴春联,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三十这天上午,每个家庭的男主人都会点上香请家堂。每当父亲请着香往外走时好操心的母亲总会叮嘱几句:“别回头,回头不好”。母亲不说还好,这么一说父亲总是半回头地说:“就你事多!”母亲又得理不饶人地说:“看又要忘了吧?”父亲才乖乖得往外走。

            晚上可是一年来最隆重的时刻。也是女主人展示厨艺的最佳时刻。每家每户除了煎炸烹炒外,最重要的是她们把自己拿手的年糕、花馒头、米面……反正是只要会做的能做的都会在这晚上露一手,一点也不亚于“满汉全席”。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晚饭后母亲总是把一些水饺放在“磨眼”里(放粮食的小孔),我总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放在那里?母亲耐心得跟我说,是为了给要饭的吃。她说,明天黎明时他们就来掏着回去吃。我就继续追问,为什么要放在那里?明天都冻住了怎么吃?为什么不让他们白天来咱直接给他们不就行了?母亲慈祥地说,傻孩子要饭的也是人,他们也要面子,大年下他们不好意思当年要。还有“磨眼、磨眼”越掏越有。等我懂事后每次吃完晚饭后,我总是第一个抢着往里边放。也就是从那时起爱的种子就撒在我心里了。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大年初一我们这些小孩子穿上妈妈做的新衣服跟着大人去长辈家拜年,有家堂桌子的就磕头拜年,没有的大人聊会儿天就开始下一家子的行程。别看短短数语,既给平时忙碌的生活一点歇息的机会,又增加了感情。

            初二下午开始送家堂。每个家里有家堂桌子的都要聚在那里一块送。送完后把那些菜热热全家人就开始吃。这是一年来整个大家族最全的也是最热闹的一天。

          大年初三之后,走亲戚串门子的模式开启了。新女婿看老丈人、七大姑八大姨的走一走串一串,让久违的亲情再续温馨时刻。

            转眼间到了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每家还张灯结彩,好热闹啊!经济条件好的就在大门上挂上大红灯笼,普通人家就自制“灯笼”。也就是用萝卜一劈两半从中间挖个孔,放上油,再用一个小枝子用棉花缠上沾上油,插在萝卜孔里点着就行。虽然不如买的漂亮,但就是因为制作这些手工用具让我们个个心灵手巧。

          最难得的是元宵节吃完团圆饭后有时我们成伙结队的去我们镇上看玩龙灯。颜庄的龙灯和花鼓锣子是莱芜的一大特色。你看那玩花鼓锣子的一个个神采奕奕的一点也不亚于国际大赛。还有那玩龙灯,举龙头的人在前边开路,左推推又拥拥,一看到这架势再拥挤的人群也会让他三分。最辛苦的可是那龙尾,一会儿被带到左边一会儿被带到右边,还时不时的往外扫扫,把拥挤的人群也扫在身后。

          过了元宵节大地也苏醒了,勤快的人们都开始农耕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年,虽然简单但那是抹不去的我们童年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莱芜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xh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