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被30年后失业的噩梦吓到,没那么可怕

别被30年后失业的噩梦吓到,没那么可怕

作者: 星空期盼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9:43 被阅读0次

阿里妈妈在2018年推出了一款AI智能文案神器,一秒钟可以写两万条短标题,更有8种不同的风格可以任意挑选;可以与时俱进,紧跟时下潮流,及时学习优质文案,并转化为优秀的文案输出。对比同一款产品的AI智能文案神器写的文案和人工写的文案,可以说,AI智能文案神器写的文案要大概率地优于人工写的文案。也就是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甚至文案工作这种创意性的工作也是可以被取代的,而文案工作者将会失业。

提及未来的就业问题,有人说,未来将被替代的职业大都是机械重复和程式化的工作,而与人有关的工作是不会被替代的。听到这样的说法时,我相信了,并一直相信着。直到我读到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才发现,真相要远比之前说的更残酷。

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不能被取代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要划定一个时间点的话,到2050年时,将会有大量的人失去其赖以谋生的工作。

人获得一份工作,所依赖的无非是两种能力:身体能力与认知能力。比如一名建筑工人,其获得这份工作所依靠的主要是身体能力;而一名程序员,其胜任其工作所依靠的主要是认知能力。

在过去,自动化的机器主要是通过取代人的体力劳动而将机械重复的工作淘汰,比如说,汽车的出现将马车和人力车赶出了历史舞台,而人类在认知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人可以学习,能够不断进步;可以沟通,给予他人情绪上的慰藉;可以分析,将问题剖析得到一个解决方案……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正在丧失其相对于机器而言的认知优势。书中提到,过去几十年,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欲望和选择,都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机制在支撑。不论是选择食物,还是选择伴侣,人所做的决定都是由数量庞大的神经元在瞬间计算各种可能性后而得出的结果。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破译相应的生化机制,来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所特有的认知水平,到那个时候,人获得一份工作所依赖的两种能力都要逊色于人工智能,凭什么不失业呢?

Stockfish 8 曾是2016年的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它依赖的是几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国际象棋经验和每秒700万次算法的支持。而由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成果之一——AlphaZero程序打败Stockfish 8 仅仅用了4个小时,而且还是在完全没有任何人类指导协助、初始时连基本的起手下法都不会的的条件下。它所依赖的仅仅是每秒8万次的算法。

或许这很残酷,但对不起,这就是事实: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面对被取代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当大量工作被取代,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他们的工作,这样的情况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可怕。那么面对可能被取代的未来,人类该何去何从?

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两种:避免工作消失或创造足够的新工作。

避免工作消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想避免工作消失,就必须维持现有的科技水平不变,这意味着,必须放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潜力。而不同的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很难做到全世界范围内放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出于对其他国家的防范,每一个国家只会加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速度。在资本逐利的世界里,放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国家必定会落后挨打,就像工业革命时,裹足不前,拒绝革新的国家落得一个被压迫被剥削的结局一般。所以说,避免工作消失是不可能的。

而创造足够多的新工作,听起来很诱人,但其实也十分困难。首先,人类对于新工作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正如前述所说,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是不可以被替代的,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绝大部分人类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所取代。而当一个职位被替代时,就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迫下岗。并且,在未来,人类在经济上也可能变得无足轻重:未来的经济或许都不再需要人来作为消费者消费了。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计算机和算法不再是生产者,还同时扮演起了客户的角色。例如在证券交易所,算法正成为债券、股票和期货的最重要买家。所以,当人在经济上承担的角色变得无足轻重时,哪里有那么多的新工作可以被创造?

避免工作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创造足够多的新工作也是十分困难的。最可能出现的一种状态是:即便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消失的工作还是要远远多于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假如真的创造了新工作,新工作对于任职者的要求也只会更高,这就要求人类劳动者不断学习新技能,改变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而能满足这样要求的劳动者并不多。

因此,正如书中所说,“虽然可能会出现很多新的工作,我们仍然可能看到新的“无用阶层”日益庞大。一方面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也有许多雇主找不到有技能的雇员,正如19世纪汽车取代马车时的情景,当时有许多马夫转行当出租车司机,只是我们可能不是那些马车夫,而是被淘汰的马”。

没有办法也无需绝望,因为还没有那么糟糕

如前述所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能被替代的;并且面对被取代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办法。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悲观绝望?

当然不是。即便从人类的角度开看,没有什么办法应对可能糟糕的未来。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办法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或许,这还是个人突破阶层固化的又一次大好机会。按照二八原则,只要你能够超越80%的人,你就可以在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自己成为无用阶层。

前面说到,新工作对于任职者的要求是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持续学习并不断进步。如果你想成为超越80%的那20%的大军中的一员的话,你也需要持续学习并不断进步。正如书中所说,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想要成为领先者,必须受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

《今日简史》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重点:4C,即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和创意。简单地来说,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并保持心智平衡的生活技能,而不是特定的工作技能。因为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具体的技能被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项具体的工作技能并不足以支撑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想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只有掌握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及时而迅速地学会当时环境所需要的工作技能才行。

当然,这并不是说具体的技能不重要,而是说在掌握了4C后,我们可以随机应变,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时学到有用而具体的技能,从而维持自己超越80%的人群的领先地位。

人类的未来可能是黯淡的,但至少你的前途还是光明而有着希望的。所以,别被失业的噩梦吓到,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你保持紧跟变化的环境,随机应变并学习新的技能,想要被淘汰都是一种奢望。

相关文章

  • 别被30年后失业的噩梦吓到,没那么可怕

    阿里妈妈在2018年推出了一款AI智能文案神器,一秒钟可以写两万条短标题,更有8种不同的风格可以任意挑选;可以与时...

  • 失业,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相比第一次失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相对平静。 想起18年,被裁员的那次经历好像发了一场噩梦,击垮了我一半的自信心(...

  • 别被“抑郁”吓到

    昨天,一个有段时间没联系的朋友找到我,感觉很严肃,有点儿吞吞吐吐的。我当时心里就一咯噔,之后她告诉我,她感觉...

  • 30岁也没那么可怕

    在广东很喜欢把人的年龄按虚数算,我93年的,在长辈们眼中,只要过了个新年,我就是30岁了。 以前觉得30岁是一件很...

  • 没那么可怕

    没那么可怕 文|啊呸 前几天跟电影控莉娜讨论电影,厘清自己喜欢的电影风格,许是最近受到是枝裕和的影响较深,在当下我...

  • 没那么可怕

    最近活动慢慢的开始举办,不免得有一些上台发言的机会,老板这边也是鼓励自己要去上台。 周四的例行活动,又有了一次上场...

  • 噩梦为什么那么可怕

    人皆有恐惧之心,噩梦可以算是内心深处的恐惧心理通过梦境的一种呈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最怕的是什么,而且也非常清楚最怕...

  • 别被自己吓到了

    两周前领导给我安排了个任务,要把一个程序旧系统和新系统对比看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要不仅看懂旧程序写的业务都有什么,...

  • 选择,没那么可怕

    有位迷茫的青年上山访问一位智者。 他问道:“大师,现在的我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但年龄的缘故使我不得不考虑婚姻问题,而...

  • 婚姻,没那么可怕

    今天在简书上收到了几条简信,来自一个未婚的小男生,大意是本来对婚姻挺期待,看了我的文字,心里却有些堵得慌。 内心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被30年后失业的噩梦吓到,没那么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ye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