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偶然收听到一个小直播,了解了“心理摩擦力”这个耳目一新的术语。
心理摩擦力,取自物理学的概念。摩擦力是阻力,心理摩擦力,顾名思义,是心理层面的一种往后拖拽和制动的阻力。当我们已进入下一个任务驱动与进行的时候,心理摩擦力会始终干扰思绪,将意识或情绪不自觉地又回到或想起上一个任务或以前的任务片段,乃至负面的情绪中,导致心不在焉,无法专注,或情绪低落,效率低下。
我们都有可能遭受“心理摩擦力”的干扰,但却无法摆脱其桎梏。比如,学生时代,已经进入下一学科的考试时间,但是脑海中总是,时而不时涌现出上一场考试某一道题未完成的情景,附带着沮丧的情绪;比如,需要专注某一项工作任务时,但脑海中却不停地被之前生活中的某一个不愉快事件所困扰,挥之不去尽是萦绕;比如,偶然会因为人际关系的冲突矛盾,始终陷入其间,对方的不是,自己的厌恶无时不刻地包围自我,食不言寝不语,毫无状态进入学习或工作中。
正如物理学中所言,摩擦力越小,阻力越小,运动也就越顺利;同理,心理摩擦力越小,心理阻力越小,学习与工作自然更顺遂,效率也非常高。反之,则不然。
当然,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比较小的心理摩擦力,如此,可以成倍地增加日常的效率,完成更多的任务,从而劳逸结合,事半功倍,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但无法避免的是,有时候,心理摩擦力与人的天性息息相关。此天性更多指向为“性格”。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些人天性心眼小,敏感多疑,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眨眼,一个表情,他或她都会无端无由地相关到自己,长时间的郁闷困扰而不得解脱,而有些人就是心大,有时候也被称之为“没心没肺”,大水冲到眼前还可以喝完一碗稀饭,别人一顿臭骂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心中似乎永远藏不了糟心的事,整天傻乐。前者,毫无疑问是天生的大心理摩擦力,而后者,娘肚子里没有带来多大的心理摩擦力。
天性的原因,似乎很难短时间内解决,甚至消除。但后天的心理摩擦力,却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和努力付出而适当减少的。比如,做一天或单位时间内的规划,列事项清单;强化专注力的刻意练习等等。
反观自己,内求自我,与他人一样,也是经常遭受过强的心理摩擦力,以致于有时效率低下,无法完成必要的工作内容。虽然有时候,工作的连续性被打断,往往是因为过多过细碎的活儿,突然之间发生或插入,不得已中断手中的事,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恶性的习惯。但自己应该也看到,有些完全衍生于内在的因素也是常而有之。正在阅读一篇长文,思绪却飞到了另一件事情上;本应该全神贯注地聆听好一篇听力,却中途不了了之变成了随意听等。
减少“心理摩擦力”的阻碍,强化心理的自律,充实与效率,专注与愉悦伴随行为的全过程,这是一种状态,一种美好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境界,一种高超的境界。
所以,我们人的完善,事的优化,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