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远去的岁月(七)

远去的岁月(七)

作者: 黑土地_6345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22:50 被阅读0次

                            年关

    年关,哪里来

    又向哪里去

    这不断,不断的行人,

    奔波杂沓的,这车辆

    红的灯光,绿的紫的

    织成了这可怕

    渺茫天上,都象征些

    什么现象?这聒噪中

    为什么又凝着这沉静

    这热闹里,会是凄凉?

    这是年关,年关

    一年,又是一年辛苦

    一盘子算珠的艰和难

    日中,你敛住气

    夜里,你喘

    ……

    一年,一年,连年里

    这穿过土地胸腑的辛苦

    成千万,成千万人流的血汗

    才会造了像年关的夜

    灯盏上开着血印的花

    夜在凉雾和尘沙中

    进展,进展

    许多口里

    在喘着年关,年关……

    远去的岁月(七)

    说到过年,在我的记忆中,必须剃头。沒钱沒钱,剃个光头过年。这种风俗,我理解是教育人们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到来之前,再苦再累,也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旧貌换新颜,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苦也罢,酸也罢,成也罢,败也罢,一年己去,不必回首,一切从头再来。

    年三十夜,俗称除夕。邵家沟的人称大年三十。老人催促子女清还借物,一把铁锨,一碗面,一角钱,都要还清,意即来年自家有,不再愁眉借。天黑前,坐纸的人家要在门前接纸,接新过世的先人回家过年。一家之主领全家儿女在大门外跪倒,烧香,烧纸钱,奠酒茶,磕头,起,作辑。写有三代宗亲的牌位被三炷香,两个碗(献饭),一双筷子供在上窑的桌子上,叫做"坐纸"。全家人坐守一炕,拉家常,追古抚今,直到清晨,打开大门,放几颗清脆的小鞭炮在门前炸响,真正是鞭炮声中一岁除了。之后,就是穿上新衣新鞋,热热闹闹给长辈去拜年了。一群穿红着绿,高低不齐,胖瘦不一,黑白不匀的孝子贤孙,嘻嘻嘻哈哈涌进长辈的门来,按辈份满院乱喊:"太爷,太太,爷爷,奶奶,给您拜年了!"一片头磕下去。那被叫做太爷,太太,爷爷,奶奶的,坐在上窑炕上,笑笑的捋着胡须,隔窗看着满院喜气洋洋的子孙,把早己备好的核桃,花生,枣子和分值的钢圆隔窗泼酒出去,满院子叮叮当当,溅起一片欢乐的海洋,把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初三的傍晚,门前磕头送纸,这种风俗一次次在告诉那些不肖子孙,要尊重祖宗,孝敬老人,不忘根,莫忘本。

        凡是家中"坐纸"的人家,一庄人连续三天,拿上几根香,几张纸币来祭奠。进的家来,孝子们便陪同着一起在地上跪下,上一炷香,燃几张纸钱,磕三个头,站起来,作一个辑。然后,便接住一根纸烟,或点燃吸着,或夹在耳朵背后,寒暄几句,就去了另一家。这便也是一个因为日常琐事,兄弟纠纷或妯娌矛盾,己经多月不来往不言语,门槛不迈,形同陌路的兄弟间重新登门和好的良机,再深的仇,再大的气,这几天是必要到"坐纸"的兄弟家去走一走,祭奠一下先人,喝一盅茶,吃一碗饭,说几句话。不然,要被全庄人戳断了脊梁骨。

    远去的岁月(七)

    正月初五,送穷土,饱含了村民多少渴望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祈祷来年有个好年成的希望在里面。对于扫穷的风俗,我们孩子们是沒有多少兴趣的,但我的母亲极其讲究,极其认真,极其虔诚。一大早起来,拿了一把新笤帚,从头到脚认真的扫净了身上的尘土,在一把缺了齿的老梳子上抿上唾沫,梳平了稀稀拉拉灰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缵儿。然后,到上窑桌上燃一支香,从大门开始,躬下身子,一条帚,一条帚从外往里扫(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否则会将福气扫出门),边扫也念念有词:穷婆婆去,富婆婆来。直到扫完每一间屋子,便把一堆土,小心翼翼揽进簸箕里,恭恭敬敬,双手端上,来到十字路口,倒成一堆,上面插支香,磕三个头,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一双迎风落泪的老眼,看了看东方发白的天,走回家。这一日,全家要吃一顿揽团饭,意即来年有揽然(有钱花)。但那支敬天敬地的香,往往不到燃尽,早被我们孩子们抢在手中,去点燃热闹的鞭炮了。

    那时,过年的活动虽然单调,但很朴素自然。不象现在,过年的方式,观念变了,过年是一个团圆的意识渐渐淡薄了,互相攀比,年味己经渐渐消失。值得深思。

    远去的岁月(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去的岁月(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z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