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3-01

2018-03-01

作者: 华少论剑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22:04 被阅读0次

以行践言学《四书》——《大学》篇06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16字是对前两句的注解,字很简单,但信息量大。

要一字一字来解读,圣人的骨血就那么些字,需要的是我们反复琢磨研读。

按明万历帝师张居正的注解:物,是指明德、新民而言;本,是根本;末,是末梢。

你明明德了才可以新民,故曰明德是本,新民为末,就好像树先有树根,才能有树梢。

事,是指知止、能得而言;终,是结束;始,是起头;知止了,方才能得

这便是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这本与始,是最要紧的,该先做;做事抓住根本了,就心中有谱,手脚不慌;

末与终呢,则是第二节功夫,该后面做。

人能晓得这先后的次序,并顺着去做,则路分不差,自然可以明德新民,可以知止能得。

知所先后四字,更要反复品味,它就是我们知行合一,做事的指南。

知道做事的先后次序,你就有条理,遇事不慌,忙而不乱,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

按儒家说法,知行合一,有三境界: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生知安行:上等气禀的人,天生就按原则做,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不这么做,他心不安,想着自动纠正过来。

学知利行:中等气禀的人,学习了,理解了,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利,能得到利益。

困知勉行:下等气禀的人,得了教训,受教育了,困而知之,勉强自己去做。

这三种,都是知行合一,都是近道矣。但层次截然不同。

对照下自己,你是哪个层次的人?

也许会有人纠结,能得为终,如果付出了,结果没得到,那怎么办?

凉办啊!

做自己能控制的,做好这个“先”,至于“后”嘛,这结果,你控制不了。

既然自己无法控制,有结果,当然好,若没,也要“不动心”,平常心对待。

这算是“修心”的功夫,要日日精进。

王阳明说:我等用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

就是让你做事,凭着本能去做,抛弃杂念私利

那头是本,哪头是末;哪头是先,哪头是后,该怎么干,就怎么做。

能做到这点,就是追求无我的境界,算是悟道了。

关键词: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3-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b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