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想养猫?”
我想,很多猫奴的答案肯定大同小异——“喜欢猫啊”。
而这,却不是我养猫的真实动机。
是啊,从小是喜欢猫狗,为什么突然下决心开始养猫了呢?
这个答案隐晦而自私,我还是脱口而出了——
“我那时很焦虑,我需要一只猫”
是的,我需要一只猫来拯救自己的生活。
这是我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一个羞于启齿的答案。
半年前
虐恋结束,两个好友轮番陪着我,听着我“祥林嫂”式的哭诉。
分手是一个依恋戒断的过程。
悲伤、愤怒、怨恨。
感情失败的时候,起先会归罪于分手对象,慢慢的,这份对别人的怨恨开始转向自己——我怨恨这段恋情背后的推手,我怨恨自己的遇人不淑。
是的,我怨恨我自己。
晦暗滋生,蚕食内心。
那些时日,心如困兽,一种无处宣泄的悲愤和无力感。
失眠、疲惫,工作倦怠,鼻窦炎、肠胃炎——我深知,自己不是真的生病了,只是人心得了感冒,身体开始反抗。宽允自己些许时日,即可不药而愈。
好友心善,扮演着我的负面情绪垃圾桶,直至一天,我偶然提起喜欢猫,提起曾经也想养猫却得不到父母支持,好友立马表态全力支持。
呵呵,好友说,见我像祥林嫂一样日日找人哭诉,终于对生活有了新想法,他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
其实,这个也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从那一天开始,晦暗的生活打开新窗口,跳入了两只猫星人。
依恋转移
有人说,遗忘一段感情最快的方式,是重新开始另一段感情。
但,这样快速进入另一段感情很可能带来同样遇人不淑的循环。
分手后,依恋习惯戒断是最难的。曾经的陪伴习惯不会在感情结束时一同离去,它像毒瘾般噬咬内心——“心痒难安”,它时时提醒自己孤单感的滋味。
婴儿和母亲离开时有“分离焦虑”,恋人间的分手也有情断后依恋无处安放的焦虑感。
此时,重新规划生活,投身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中,例如,养猫,是“依恋转移”最好的一种方式。
养猫不是一时兴起,养猫是自己未来10年至15年需承担另一个生命的责任。
我要开始规划自己的坐卧起居布置,封窗、采买物品,规划开支和时间。
分手后撕扯开的情感创伤,被猫咪填补,从此心安。
养猫后的生活重建
起床——赖床的毛病是养宠后治愈的,因为每日都会被猫主子叫醒喂粮。
睡觉——猫咪钻进怀里,蜷着身子,头偎着你的臂弯,“呼噜呼噜”声轻拍你的耳膜和肌肤,你也会被带入这个稳定的节拍中,睡意朦胧。
娱乐——手机和电脑键盘都会沦为猫咪的坐席,逼着自己放弃手机电脑,抡起一支逗猫棒陪它们走动起来。
消费——所有非理性消费都会被一个念头阻拦——“这个价钱购买N个猫罐头了”。是的,现在购物车上满满都是猫咪用品。养猫不花多少钱是骗人的。养猫首要条件是有钱!!!猫咪这项开销,真是逼着自己好好上班的一项动力了。此后,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了。
卫生——自己这辈子做的最频繁的卫生清洁,应该就是养猫后了。
时间——原先像个工作机器,不合理的出差安排也不会拒绝。现在出差不再心无旁骛,都尽量争取时间缩短、减少出差。而这样的内心选择机制,和孩子养育时有异曲同工之处。我相信,养猫和工作都无法协调,更加难以平衡家庭育儿和工作的关系。
无处安放的脆弱
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多子女家庭成长,父亲愈看不起女孩子读书、工作能力,自己愈加发狠了和哥哥弟弟对标竞争。习惯了自己的“女汉子”人设,就愈发拒绝眼泪和自己脆弱的一面。
最近的一次哭泣,竟然是给初养的猫咪喂药失败的时候。
几次喂药失败,猫咪吐出药片,看着猫咪痛苦的表情,愧疚的情绪涌上心头,抱着猫咪泪珠不自觉地滚落下来,猫咪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低声啜泣。
以前,我是一个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在精神的孤岛上自给自足。
单身养猫,就是一个觍着脸麻烦别人的开始。
我选择了合租,每每出差,小心翼翼地拜托室友帮忙照看猫咪。
我开始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吃饭,请求别人一起帮我给猫剪指甲、洗耳朵。
极少联系的妹妹成了我的养猫导师。以前总以说教者角度和妹妹沟通,终于,也换了个位置,悉心向妹妹请教各种难题。
我接受了自己在一些领域是弱者的事实。
曾经无处安放的脆弱,稳稳的落下。
在猫咪面前,我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弱女子。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互联网连接无数个信息孤岛,每个人在自己的孤岛上随时可以和另一个孤岛的人创讯互动。
我们找到陪伴的藉慰的同时,又失去了陪伴的耐心和真诚。
人与人的距离不再等同于物理距离。
亦或
天涯若比邻,
亦或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我们愈发习惯宅在自己的孤岛上,安然自得。
而现在,我的孤岛住进了两只猫。
因为,我需要养只猫,来拯救自己无趣而寂寞的生活。
我需要一只猫来拯救自己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