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鲁迅的美食

鲁迅的美食

作者: 小镇黄昏 | 来源:发表于2024-07-28 13:52 被阅读0次

    网上曾流传着两张关于鲁迅家用菜谱的图片。

    细看,即便放在今日,也是生活优渥的存在,更不论是民国动荡纷争、物资的生产与获得相对艰难与匮乏的旧时代。

    可见鲁迅也是一个美食爱好者。

    当然,鲁迅当年的月薪有300到360个大洋。这在当年妥妥的高薪人士。有这个能力消费。

    况且,当年鲁迅是兼职八所学校教课,以及教育部的“特约撰述”。

    实际收入不菲。

    网上有资料说,当年普通的,最底层的工人月薪只有三块大洋,北京的巡警月薪只有七块大洋,普通小学教师月薪十块大洋,小学校长二十块大洋;北京的中学教师四十块大洋。

    也可佐证鲁迅月薪的丰厚,自然有不俗的消费能力。

    这里也可见,民国时期的政府,对知识分子、教师,还是很优待的。因为巡警的工资比教师低很多。

    这个可以和现在作对比。

    鲁迅从日本归来之后,于1912年至1926年,在北京生活了15年;后又长期在上海生活了9年。

    在北京的期间,鲁迅去遍了北京不少有名的馆子。

    据说鲁迅属于每餐必酒之人,但酒量不大,每次都醉酒。而且喝酒的过程,烟不离手。

    看来鲁迅也属于烟酒不分家之人。

    鲁迅和郁达夫一起饮酒,常去广和居,有一个常点的菜——炒腰花。

    这个炒腰花,广和居有特色。

    广和居的炒腰花做法较特别,用两口锅同时炒制,一口锅加猪油和花生油烧热,另一口锅煮水,将切好的腰花放进热水里焯。

    待油温升到最高时,马上把腰花从水中捞出放入油锅爆,旋即放在漏匀里。留一点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子加进去快速翻炒。

    勾好芡,加姜水、料酒、酱油、味精、糖、醋少许即成。

    先过水后过油,能让炒好的腰花呈金红色并保持脆嫩,非常适合下酒。

    炒腰花我也喜欢吃。也的确是一道很适合下酒的菜肴。

    这几年我去四川,我觉得四川的肝腰合炒也很不错。每次去小馆子吃饭喝酒,也几乎是我必点的一道菜。

    四年前,我第一次去南充的第一餐,就在小东街和解放街的十字路口的一家叫“张二肝腰合炒总店”的小馆子吃晚饭,点的这一道肝腰合炒。

    店的名头很大很唬人,称之为“总店”,其实就这一家,别无分号。

    但味道的确很好。后来我也常去。但去年发现,貌似换了老板,店名也改了。好像成了粥铺。

    疫情三年,很多店铺都换了新颜。

    前面提到广和居炒腰花的特别手法,其实也属寻常。

    九十年代,我在单位工作,和司机开车去杭州办差,有很多机会都去杭州外围杭海路边的“津津饭店”吃中饭。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路边饭店。但生意很火爆。在当年的去杭州办差的各单位司机业务人员圈子里,名声很大。

    此饭店主打的特色菜,即是“葱油小草鱼”。两斤以内大小的草鱼。

    烹饪手法和广和居的炒腰花也很类似。

    也是一口巨大的锅子烧热水,草鱼入大锅,迅速煮熟,时间短,肉质嫩;另一口锅下猪油和色拉油。草鱼煮熟之后摆盘,放上大量的葱花,加入食盐、鲜酱油、味精、白糖等调味品;最后淋上百热沸汤的油。即成。

    我很怀念当年的岁月。

    年轻、时常出差在路上,吃各种路边饭店,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也充满希望。

    无忧无虑,一条光棍。

    1929年鲁迅由上海回北京探亲。5月22日他在给许广平信中提道:

    “云南腿已经将近吃完,是很好的,肉多油也足,可惜这里的做法千年一律,总是蒸。听说明天要吃蒋腿了,但大约也还是蒸。”

    火腿称火肉,也叫兰熏或熏蹄。原产浙江金华一带,后传往各地。

    火腿,有云南宣威火腿称云腿;我们浙江金华火腿称金腿。

    鲁迅文里的蒋腿,也是浙江的火腿;产于浙江东阳上蒋村。蒋腿也称雪舫蒋腿,贡腿。雪舫是作坊主的名字。蒋腿是火腿中的上品,清代时的贡品。

    一直以来,火腿是个奢侈品的存在。我记忆里,寻常人户家里少有火腿可食用。难得酒宴之上,火腿也是作为配料出现在菜肴里。当主料烹饪,我至今也少见。

    鲁迅文中的蒸食,肯定是火腿切片或者切块,蒸熟之后直接食用。

    即便今日来看,也是奢侈到不能。

    我有一个本村邻居,以前拜师杭州楼外楼大厨,又在楼外楼工作过。当年我们一起在莫斯科,在食物菜肴匮乏的时候,也常听他聊食物,聊以自慰,望梅止渴。

    当年,听他提过杭州楼外楼的一道名菜——“蜜汁火方”。

    尤记得他当年说,这一道菜,需提前预定。不是临时即刻就可完成的菜肴。

    需要取用火腿上特别位置;十公分见方的大小。定是还需要各种特别的食材提炼汁水。

    我听了惊奇。去馆子吃饭,居然还需要提前预定菜肴的。

    这么多年过去,别说是品尝,我连见都没有见过这道“蜜汁火方”。

    想来必定十分美味。

    不知道此生有无机会品尝。想来很难,因这根本不是寻常百姓的口腹之欲。

    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旧时王家堂前燕,也是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鲁迅也是吃螃蟹的爱好者。

    因为那一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就是出自鲁迅的一句名言。

    鲁迅文中关于螃蟹的吃法,有两种,也江南口味。

    一是,大闸蟹隔水蒸,用姜末白糖醋,调了汁水蘸了吃;

    二是,较小的螃蟹和上面,油炸。我们本地叫“面拖蟹”,当作下酒的小菜。

    我小时候,就看见堂哥他们一帮小伙子,是买了钱塘江里的小海蟹,炸成面拖蟹。去村里的杂货店,买的零拷葡萄酒。堂哥骑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两手拎着两桶散装的葡萄酒。

    但我发觉“面拖蟹”并不十分美味。

    也或者这种食物只适合下酒,而我当年还没有学会喝酒,不能领略其中奥妙。

    民国文人,丰子恺写吃螃蟹的章句比较多。也写得精彩。

    但鲁迅的也很好。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就有这样一段关于吃食螃蟹的文字: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网络时代,刷抖音、看短视频,看新闻头条……一切都变得碎片化。

    看纸质书籍的习惯与人群,已越来越少。

    偶尔闲暇之余,也不想去读那些正经八面的所谓名著。

    读读民国时期的散文,民国那些人的日记,读读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起居饮食,吃饭穿衣出行;还有一些个人很情绪化的文字,就觉得那些人就在身边,他们的生活场景,过去了一百年,还是感觉很亲近亲切般的熟悉。

    那是无聊的时候一件很有趣的事。

    2024/07/29 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的美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ci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