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是持续行动者Scalers 的一本行动总结,里面主要是自己对行动、学习的系统化认知。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参与他组织的“财报与财富”阅读小组将近2个月,近距离的感受到行动带来的力量和个人心态的转变。
读这本书,最重要的,还是认知作者本人对学习的底层认知,还有挖掘他能够长期行动的秘密。这些背后必然包含着对个人和行动的深刻剖析。因此,阅读的过程中,不求快速,重要的是分析与实践。
(一)主线思维
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主线任务是持续写作,并且不断将文章推送到公众帐号。
沿着写作脉络,建立了成长社群,并逐步发展成付费社区,不断壮大。同时认识了很多业界大牛。
这个点本质上反映的是:围绕一个核心去构造自己的壁垒。类似一些艺术家、运动员。人的时间精力是及其有限的,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在行业里面达到Top 级别,才可能快速的将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拓展到其它部分,获取红利。
而如果只是将自己的精力评价分散到各个事情上面,则会造成涉猎广泛,但学艺不精的结果。最后什么也做不好。
另外一个点,就是不要拒绝将自己“SHOW”出来。当前这个社会是及其讲究IP的,你的思考,只有展示在公开的平台上,才会有人看的并且形成认知和理解。而长期的内容输出,以及行动坚持,自然就会带来持续的影响力建设,凝聚一批有同样价值观点的人进行共同行动。
(二)N阶行动者
一阶行动者:10天,需要最基础的行动训练
二阶行动者:100天,只入门,很容易回落。需要打开格局
三阶持续行动者:挑战在于重构和创新
N阶持续行动:对应到30年,300年,是人生,家族的概念,乃至世界的发展和生物进化
这个概念嵌套了一个数学上“阶”的定义,指数级增长,在不同指数下,对应的是绝对的质变。对我的一个启发是:你的行动对应到不同的周期,带来的价值和体感是不同的。就像个人的工作计划,如果仅仅是一个月、半年,其实看到的都是眼前的活,已知的事情。但是当你的眼界放到10年目标,就会在做事情的时候选择不同的标准和路径。
在这样一个宏观视角和基础理念的支撑下,其实不必要再去想你坚持的是什么,而需要在大方向下,坚持今天、明天。永远循环落地今天的事情,明天继续坚持,即可做到持续行动。
反观很多无法持续行动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长久的战略目标,总是看着这里望着那里,反而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看的太远,用宏大的量化目标压着自己前行,从心理学上来说,反而增加的拖延的可能性。
(三)写作与读书
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形成体系和知识互联。
只有自己想清楚的,才是真正学到的。
我们很多时候为了读书而读书。看到别人一年读几百本书,感觉很牛逼,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实际上读书是最考验一个人选择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事情。
毛泽东当年“不动笔墨不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大脑知识的体系。就比如以前我们考试读书,如果死记硬背,肯定是无法真正领悟的。反而是能够不断基于新的支持,搭出这个学科的框架体系,才有可能形成对知识的理解。
读书求快最要不得。囫囵吞枣的看,不如看一行想一行,真正把知识理解透彻。尤其现在已经工作的个人,读书不是一个非常急迫和功利的事情。盲目追求读的多,读的快,读别人消化后的快餐,最后只会耽误自己。
(四)持续行动
持续行动就是最大的技巧
这句话是非常直接的。我们都在找一些技巧来优化学习效率,提升效果。然后一切技巧的背后,都是落地的行动。很少有人能认清楚这个本质,而陷于知识焦虑和短期行动中。
所以当你焦虑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每天持续的安排自己聚焦在一件事情上,这样坚持100天,到1000天,一定会带来很大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