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话题之一:
话说“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一直听人说:“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长久读来思去,今日终于有所领悟,赶快记录下来。
“功不唐捐”,意思是:只要你有过努力,那就一定会获得回报,不会白白付出。
“玉汝于成”,说的是: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
人们,虽然经常会把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用,但是,它们,并不是出自同一个地方。
“功不唐捐”,出自:《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经中,原有“福不唐捐”之语,后亦被写作“功不唐捐”,而为后人沿用。“唐捐”这个词,在佛经里,含有“具体”之意,指:“白费功夫”。这,也把经文里,比较单纯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扩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奋进努力的“功”。
“玉汝于成”,则出自《诗经·大雅·民劳》。这个词,亦和张载有关,出自他在《西铭》中,说的一句话,并在其中有所记载:“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译为: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两句话,组合起来,也就是: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如同打磨昆仑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被反复锤、雕、琢、磨后,就能打造成功。现在,多指:逆境,可以磨炼一个人、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
这句话,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成为很多名人,发奋努力和图強的座右铭。它,告诉我们: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
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要激励后人:勇于学习和进取,不要怕学习和前进中的痛苦与压力,而要勇往直前,将自己的努力,化为成功的果实。
而且,面对学习和前行中的挫折与打击,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是一次对自己的磨砺与提高。
学习和进步中,多经历些挫折与打击,反而有可能,会促使你更有动力、有闯劲地一往无前,从而,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只要你努力了,一切,绝不会泡汤、绝不会白费。
一个人的努力,在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定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的。
所以,也有人说:“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重要话题之二:
不得不说的——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曾上书范仲淹,希望:能够组建兵团,收复因西夏南侵而失守之地。
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
于是,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
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王安石,49岁就辞官回家,在故乡横渠,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
但是,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
每天起来,他一头钻进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
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
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
在不懈的努力下,张载贯通佛道儒三家,创立了“关学”,成为一代理学宗师。
他闻名天下的理学之教育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出自于:宋代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也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注释:为人类社会构建良好的精神价值观;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后世太平开创基业。
重要话题之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于:宋.张载——作为儒学的经典文献之一,张载的《西铭》,在传统社会,备受赞誉,而传诵不绝。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篇铭文,虽然仅有250余字,但却为人们安身立命之道的确立,构筑了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弘阔的境界。
直到今天,这篇铭文,所描述的价值理想,所展现的人生追求,仍然有着积极而丰富的意义。
张载,认为:佛老的盛行和儒学的衰微,是导致当时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冲突的思想根源。
张载批评:佛道二教,“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
佛教,否定现实世界的实存性,而追求自我的涅槃寂静。
道教,否定现实世界的运动性,而追求个体的长生久视。
虽然二者之立言本旨,有所差异。但都否认社会存在的整体性、实存性,失却对社会现实的关怀,抛弃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因而,不是合乎世界本真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要解决社会问题,就要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价值观。
故之,张载,以千古寥寥之勇,造道关中,与佛老计得失,为儒学阐新命。
他,仰思俯读,博闻强记,稽天穷地,探赜索隐。终其一生,而未尝止息,最终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确立了以儒学为价值本位、以“天人合一”为理论特色的哲学体系。
《西铭》,正是张载之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的集中表现。
张载,以社会现实为终极关怀。
他所要继承的,是:以孔孟六经为代表的儒学价值观;他所要确立的,是:以博大胸襟关怀社会、关注民生的现世主义。
孔子,道“仁”;孟子,言“善”。张载,则认为:“仁”,是人的价值本性。
他提倡,以:“仁”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张载——对孔子仁学和孟子性善论的综合发展。
在张载看来,“仁”,并不仅仅意味着对与自我有亲缘关系之人的孝悌友爱,而是对包括自我、家庭、社会、自然等所有存在的无限的、普遍的关爱。将这种源于自然、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推及社会中,所有人乃至宇宙万物,是张载——价值理念的基本取向。
为了实现社会全体对“仁”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张载,主张:发挥自我心灵的知性作用,面向宇宙寻求人的价值本性的根源。
他,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并在宇宙观的基础上,论证了其价值观的真实性、合理性。
在张载看来,整个宇宙,是:充满“太和”之气的整体实在,天地万物的品类咸亨,皆是“气”大化流行的结果——故而,个体之我,不仅和他人,而且和宇宙中一切存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的“气”。
张载的“气”论,肯定了——宇宙万物存在的实在性、整体性、运动性、和谐性。是:对虚妄的、孤立的、静止的、对立的佛道世界观的有力批驳,这种万物一体的宇宙观——是张载“仁”学的宇宙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张载,建构了一个“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宇宙社会观。
在《西铭》开篇,张载讲:“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乾卦至健,代表自强不息的精神;坤卦至顺,代表厚德载物的品性;乾坤精神是宇宙演化运动的内在动力,万物生生不息的终极根源。
即:在宇宙万物之中,天地相互交感而创生万物,至诚无私的庇养万物,是乾坤精神的最伟大体现者,故堪称人类万物共同的父母;人类和万物则共同禀受天地而生,故自我和他人为相互依存的血脉同胞,万物和人类是亲密无间的友好伙伴。
张载,重构了宇宙中一切存在者的亲和关系,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启示作用。
为了高扬以仁为本的价值理性,张载,还从宇宙论的角度,来说明人物之性的问题。
张载认为:万物在气化生成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不同的“形”,而且禀受了共同的“性”。人和物的禀性是同一的,既有来自于“气”散之本原状态的“天地之性”,又有来自于“气”聚之暂时形态的“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是价值本性,“气质之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由于人类和万物禀受之“气”有清浊、偏正的不同,故在宇宙中有不同的地位。在所有的存在之中,“得天地之最灵为人”,只有人得天地正气而与之并参,故只有人才能发扬“天地之性”,这就是人的价值使命。
张载的性论,不仅说明了:现实中人物之性的二重化特征,说明了“仁”作为价值本体的终极依据,而且,为人们发扬这种价值本性、关照万物,确立了基础。
当然,对社会伦理的构建,是张载价值观的主题内容。
张载,认为:对天地的“孝”落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就是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关照他人和社会。
张载,借助传统宗法关系,描述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在张载看来:自我和他人,虽然是同胞关系,但由于各自存在境遇、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在社会上的具体职责也不同。但所有的人,也应该尊重圣贤,并以之为榜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就自我人格和社会公德。
张载,还从宇宙观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命”和“遇”的问题——在张载看来,“命”是上天赋予,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本性,对此,人应该修身以俟之;而“遇”则是气质所禀,是富贵贫贱、福祸寿夭等生存境遇,对此,人应该超然以待之。“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亦即:人生的顺境,是上天对我的恩泽;人生的困境,是上天对我的考验。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只有坦然地对待生平所遇,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的价值本性,才能超越外在境遇对自我的困扰,达到人生的永恒安宁。
张载,其哲学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自我和他人、家庭和社会、人类和自然的统一和谐。
要实现这种社会理想,首先,要在对宇宙无限性、整体性、和谐性的认同的基础上,确立宇宙的基本精神——也即自我的价值本性。
只有认同了: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广大仁性,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尽职尽责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尽心尽力地去关照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才算是发挥了天地之性,而无愧于天地之间。
这就是——张载,为中国人构建的:具有儒家情怀的精神家园。也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重要话题之四:
张载名文、诗词录及解读:
(1)西铭
原文:
北宋·张载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译文:
《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的意义),乃是为了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慈爱孤苦弱小者”(的意义),乃是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属。所谓的圣人,是指同胞中与天地之德(案:指健德与顺德)相合的人;而贤人则是其中优异秀出之辈。天底下无论是衰老龙锺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之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
及时地保育他们,是子女对乾坤父母应有的协助。如此地乐于保育而不为己忧,是对乾坤父母最纯粹的孝顺。若是违背了乾坤父母这样的意旨,就叫做“悖德”,如此地伤害仁德就叫做“贼”。助长凶恶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材之子,而那些能够将天性表现于形色之身的人就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了知造物者善化万物的功业(了知我们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价值),才算是善于继述乾坤父母的事迹;能彻底地洞透造化不可知、不可测之奥秘,才算是善于继承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无愧无怍,才算无辱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过厌恶美酒,来照顾赡养乾坤父母的;颖谷守疆界的颍考叔,是经由点化英才、培育英才,而将恩德施与其同类。不松懈、继续努力,以使父母达到欢悦,这便是舜对天地父母所贡献的功劳;顺从父命,不逃他处,以待烹戮,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谥为“恭”的缘故。临终时,将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完整地归还给乾坤父母的是曾参;勇于听从以顺父命的是伯奇。
富贵福禄的恩泽,是乾坤父母所赐,用以丰厚我的生活;贫贱忧戚,是用来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的。活着的时候,我顺从(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时候,心安理得,我安宁而逝。
(2)芭蕉:
北宋·张载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3)赠司马君实:
北宋·张载
二龙闲卧洛波清,今日都门独饯行。
愿得贤人均出处,始知深意在苍生。
(4)土床:
北宋·张载
土床烟足紬衾暖,瓦斧泉乾豆粥新。
万事不思温饱外,漫然清世一闲人。
(5)古乐府·鞠歌行:
北宋·张载
鞠歌胡然兮,邈予乐之不犹。
宵耿耿其尚寐兮,日孜孜焉继予乎厥修。
井行恻兮王收,曰曷贾不售兮,阻德音其幽幽。
述空文以见志兮,庶感通乎来古。
骞昔为之纯英兮,又申申其以告。
鼓弗跃兮麾弗前,千五百年,寥哉寂焉。
谓天实为兮,则吾岂敢,羌审己兮乾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