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郎朗和吕思清曾经合作演绎过一首歌《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首歌?但歌词中那两三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却是流传广泛的。只是在我刚一开始听到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时,我并没有留意到他的创作者木心。
我注意“木心”这个人物,是在我拆读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时看到,木心在他的文学回忆录里极力推荐《热爱生命》这部小说,才想着要去深度了解“木心”这个人物。
那“木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木心是说出“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这样的一个人。
——木心是说出“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样的一个人。
——木心是说出“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这样的一个人。
木心是一个传奇人物。
木心的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是中国当代(浙江籍)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他在1927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茅盾是他的“德鸿伯伯”。
木心原籍浙江绍兴,自祖父孙秀林于清末举家迁至乌镇后,遂成乌镇人。孙家置有田庄,家道殷实。木心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是在1933年其父过世之后才家道中落的。
以前的有钱大户人家都是注重孩子读书的,所以孙家有自己的藏书楼,家人亦富有文化修养,家庭读书氛围浓厚。其中木心的外婆精通《周易》,祖母能给他讲《大乘五蕴论》,其母沈珍精明能干且颇通文墨,为他讲《易经》和杜诗,是幼年木心的启蒙老师。
少小的木心受到家人开蒙,已能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8岁时正式拜师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13岁时他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14岁时他开始尝试白话诗,15岁时就熟悉瓦格纳和尼采的争论。20岁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因为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勒令退学。还被国民党通缉,无奈避逃台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才得以回到大陆。
1950年木心舍弃所有的物质享受,毅然孤身走上了莫干山,在那里,他潜心做了一个修行的苦行僧,开启了他漫长的人生修行之路。
在隐居莫干山的六年光阴里,他读书、写文、绘画,追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从未搁笔,100多个短中篇小说共集成了20本。
为了生计,1956年木心下了山,再回母校教书,7月,有学生诬告他组织“反动小集团”,29岁的木心第一次入狱。在上海第二看守所关了半年之后,被释放。
在入狱期间,其母病逝。木心痛哭流涕,但生命中的许多东西,已经再也不能挽回。
后来他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参与了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室内设计。
然而1966年,39岁的木心因为一句话——陈伯达在会上嘲笑海涅,木心怒不可遏,说了一句:“他也配对海涅乱叫。”结果,他当场被人折断三根手指,被关进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喝的是污水,吃的是馊馒头和霉咸菜,终日与老鼠、苍蝇为伴。
18个月不见天日,转到监牢时,守卫想:他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腰挺直,裤子还有笔直的缝,贵族气质仍然彰显无遗。
文革期间,木心还被打成地主分子和现行反革命,被关押,被管制,被审查,被劳改。让他写材料,他却在纸上画下钢琴键弹着莫扎特和巴赫,他写诗用文字自救,在阴湿的地牢里,与嵇康、尼采隔空对话。
他说:“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他们,都跟着我下地狱了”,他从交代材料的纸里,偷下了66张白纸,在那脏水浸渍的自告书上,偷偷写下《狱中笔记》,留下了65万字的手稿。他在他的手稿里,没有沮丧,没有惶恐,没有怨天尤人,有的,只是对美学和哲学的沉思。
他把纸张折叠成小方块,缝在棉衣的夹层里,后来带到了纽约,保留自今。
1977年秋,木心出狱。此时木心已经50岁了。
1978到1979年,木心又一次遭遇软禁,这是它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但木心在艺术世界里心是无限自由的。入狱期间,他白天劳动;而一到晚上,他就趁其他人都睡下后,悄悄绘制了33幅动人心弦的小幅山水画(这些作品已经成为耶鲁大学博物馆的典藏品)。
木心的一生中三次遭遇牢狱之灾。文革让他从14岁以来所有的作品付之东流,同时折断三根手指,同时期的很多人,难以忍受屈辱选择自杀,木心坚持以“不死”殉道。
劳改12年,在温饱都无法解决的地方,他动手把自己的烂鞋,弄成流行的尖头鞋型,高兴地欣赏着,他乐观地说:“白天我是一个奴隶,晚上我是一个王子”。
后来他说:我的自救,全靠读书。经历在摧残他的精神,但是他却要好好地活,他说:“你要我毁灭,我不!”正如他的诗句所说:“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曾写道: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一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1982年木心离开中国去了纽约,一开始一贫如洗。靠替人修理古董维生,一个小时收入三块五毛。木心说:我当时觉得比文革时还要困难,因为文革在牢里,还有饭吃。
来到美国十二年后,木心在文革期间创作的转印小画,被美国收藏家购买(2001年被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木心由此拿到20多万美金,更重要的是,各大艺术杂志竞相报道,同声赞誉。木心在美国绘画上的声望也由此奠定。
木心曾说:文学是我的男孩,绘画卖出去,相当于女儿出嫁了。画比较贵,比较有钱,文学比较穷,靠他姐姐抚养。
那时曾有美国人问木心:你是流亡作家吗?
木心说:不,我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
定居纽约后,1995年,68岁的木心,独自回到故乡乌镇。他的故居已经变成了一座国营翻砂厂,破败不堪…
木心愤而写下文章《乌镇》:铲除一个大花园,要费多少人工?感觉上好像只要吹一口气,就什么都没有了…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此后,木心的文学艺术造诣在美国熠熠闪光:
1996年开始筹备全美博物馆级巡回展。
耶鲁出版的《木心画集》全球发行,一直高居五星级,各博物馆及大书店都用玻璃柜置于显著地位。
2001年,哈佛大学为木心举办了个展,木心画作在纽约展出,此后又在全美作博物馆级巡展。
之前被私人珍藏的33幅画作被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
而在2000年,乌镇党委书记陈向宏,向73岁的木心,发出了回乡定居的邀请。他向木心恳切承诺:重建孙家故居。
而2005年,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
2006年,木心从收到邀请开始,在犹豫了五年之后,终于回到故乡乌镇定居,住进了翻修一新的孙家故居。老人为它取名为:晚晴小筑。
回国后,木心的著作陆续在中国出版,
他的学生陈丹青曾经说过:
“我们在他七十岁以前,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是他一直在写,从来不发表。”
至此,这个文艺鲁滨逊才真正进入了中国公众的视野。
诚如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
这句话,也正是他传奇一生的写照。
对于我们来说,木心是传奇人物,但木心在晚年时说:“不用考虑把我放到什么历史位置上。没有位置,只留痕迹。我无所师从,也无后继者,从不标榜。”他把世界当一个球,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玩中体验了所有。所以木心说:“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一生未娶,无子无嗣。
木心的生命,是用左手画画,用右手写作,他穿梭于艺术和文学的世界,他微笑着走向生活,虽然生活曾负了他的青春,他却报之以歌。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提升自己的身上,然后,凡心所向,素履可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让我们向木心先生致敬!也请我们都记住: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
网友评论